14 与妻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革命前辈 “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目标1和3。
指导法、分析法、积累法。
投影仪、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与妻书》。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中国同盟会成员,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黄花岗起义时被俘,最后从容就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2)背景链接
1911年4月27日(阴历辛亥年3月29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后收殓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封《与妻书》是1911年,林觉民从日本回国参加广州起义,在离家去广州的路上,深夜里在手帕上写下的。
2.生难字词
(1)字音
肖(xiào) 不能禁(jīn) 如晤(wù) 旁(bànɡ) 的的(dí)
(2)词义
【如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法。 【狼犬】狼和狗,喻指坏人的帮凶。
【太上】最上,最高。 【语云】古语说。
【盖】原本,原来。 【有身】怀孕。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先听录音正音;接着默读理解文意;再大声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全文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忍悲为汝言之”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第二部分:(2~4):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令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
第三部分:(5~6):加深言情,情至生死永相旁;深入说理,志高不幸生中国。这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全面地阐明了“情至生死永相旁”。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段中所追忆的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
交流展示: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担受不起沉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烈士生前对妻子的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
2.这封信是1911年作者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的诀别书,作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与妻子“相守以死”,甚至希望妻子先自己而死,但为什么最终却决意离妻别子,慷慨赴死?
交流展示:(文中“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爱汝”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请在这一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作者是怎样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于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其情操高尚,十分感人。
3.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
交流展示: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1)抒情是这封遗书的主要表达方式。例:从开头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到末了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这些话语,正是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
(2)为了抒情,烈士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如第3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之情。
(3)烈士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第1、5段基本上属于抒情,第三段基本上是记叙,第2、4、6段则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既抒革命之情,又说革命之理。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这封信写得豪情万丈,又缠绵悱恻。朗读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对妻子的至爱之情。
(1)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2)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交流展示:(1)对爱妻的深深眷恋之情。(2)作者把爱妻子的感情融于爱国家的感情之中。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叶绍袁《甲行日注》云:“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这番话,验之于林觉民之信、之死是非常深刻的。
2.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同学们肯定对烈士充满了敬意。请为烈士写挽联来表达你的哀思。
交流展示:(1)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25岁的青年,他用一封饱含血泪的情书,表达了对妻子、对祖国的爱。(2)挽联:舍己为人当仁不让,赴汤蹈火见义勇为;继承先烈革命传统,发扬前辈爱国精神;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花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3.布置作业
翻译文章第一段。
4.完成《名师测控》本课内容。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书信的教学,我觉得《与妻书》这篇书信在教法上,我主要是以问题探讨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带领学生深入感悟生命的意义。在教授该文时,我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一)情景再现,体悟情感;(二)读文识人,感受情怀;(三)生死抉择,感悟生命。
学生在学完该文后,都很有感触,我觉得,《与妻书》不仅在思想情感上给了学生一次洗礼,更让学生看到真正感人的文章都是用心与泪铸就的,也使学生在写作上能够得到启发。对我自身来讲,收获也是挺大的。我在这堂课上作了一个新的尝试,就是展示学生的DV自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有一些遗憾,毕竟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时间,还有很多同学无法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我打算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的优势,开设关于生命感悟的论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说出心中的体验,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