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31张ppt)+视频+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31张ppt)+视频+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17 18:18:35

文档简介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课标内容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但是,毕竟改革开放的史实发生在学生们出生之前,他们生活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对改革开放的起航这段历史缺乏亲身体验,不免形成认识模糊而肤浅的概念,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过于表面化,难以把握其实质。因此,要指导学生们通过影视资料、史料等途径对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得到更多的了解,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再现这一时期中国需要转折的历史真实场景,以强化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两个子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伟大的历史转折》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课,主要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最光辉的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平反冤假错案,但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经过开展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后,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四、教学准备
查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内容;浏览《伟大的历史转折》名师教案、优教课件;制作导学任务单,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五、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平反冤假错案的基本史实;
目标2: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探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并认识其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
目标3:小组探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点、难点)
目标4:说出拨乱反正的经过及完成标志,并正确评价拨乱反正。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播放:中共十九大主题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2.讲授新课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平反冤假错案的基本史实。
自学检测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_________”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召开:_________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内容:
(1)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果断停止使用“_________”的口号;
(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4.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二)拨乱反正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_________。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_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表现:“_________”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_________,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3.典型: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_________的罪名,恢复他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4.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_________胜利完成。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2.回顾“文革”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说说你认为“两个凡是”的方针正确吗?
3.结合教材35页相关史事,说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使人们认识到了什么,这次讨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有什么积极意义?
师:通过本课的自学检测部分,我相信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现在通过课堂探究活动,我们进一步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体现在哪里?历史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前后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PPT出示问题:1.阅读教材,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总结。
生:1.文革积累下许多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2.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纠正。
3.“两个凡是”的提出。
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描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PPT出示问题:2.回顾“文革”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说说你认为“两个凡是”的方针正确吗?
生1:“文革”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十年“文革”给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政治上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经济瘫痪;社会秩序混乱、工厂停工、学生停课┄┄
生2:“两个凡是”的方针不正确。伟人的话并不是每句都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两个凡是”方针的错误。
师:1977 年2 月7 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既然“两个凡是”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就应该是以“完整准确的毛泽东思想做指导”,这个“完整准确”是指用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实质来统摄毛泽东思想的整个理论体系。而不是指毛主席的“每句话都对”、“绝对正确”,更不是说毛主席的每个具体论断或决策都是绝对不能动的。“两个凡是”恰恰在这一点上背离了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两个凡是”错误的要害在于利用人们热爱领袖的淳朴感情,借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性,来借此维持“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既定方针”。“文革”是毛主席的错误决策,我们应该反对,“两个凡是”实际是“左”倾错误的延续。
就在这时,《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维一标准》一文,与“两个凡是”针锋相对,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反对,有人支持。于是,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出示问题:3.说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使人们认识到了什么,这次讨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有什么积极意义?
生1: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生2:这次讨论中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生3: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出示任务:任务三
【合作探究】
观看视频,比较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会议前后的变化,分析归纳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师:播放课件素材—教学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后,教师根据PPT中表格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列表格使历史信息更加直观展现,易理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完成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任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全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然而,“文革”中,由于极“左”思潮泛滥成灾、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盛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抛弃了。粉碎“四人帮”后,又出现了“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方针,造成新的思想禁锢,显然,不冲破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不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就不可能确立起来,全会提出,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政治上:首先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旧路线是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左”的错误日益升级直至发生“文化大革命”重要根源。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是将过去的政治斗争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里的转移体现了共产党跟上了世界现代化的时代潮流,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全新探索之路。
组织上:以前党内长期犯“左”的错误,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悲剧的出现,在制度上的根源,就在于事实上没有很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应该从根本上建立在制度化、法律化的可靠保证的基础上,这是痛定思痛的集体反思的智慧结晶,也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正是基于这种精神,此次全会在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是新组织路线指导下的重大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呢?
原因。
1.完成了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
2.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外媒评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共同社》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联社》
百姓眼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转折点,人民的生活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实现温饱奔小康,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提问:想一想在我们党的历史发展中还有哪些具有转折性的会议?各有什么意义?
生1:八七会议
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生2:遵义会议
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彻底地从“文革”和“两个凡是”的阴影中走出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全面推进拨乱反正就成为了党和政府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
出示任务:任务四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说出拨乱反正在哪些方面展开?
2.结合所学,说说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出示问题:1.阅读教材,说出拨乱反正在哪些方面展开?
生:1.政治上:平凡冤假错案
2.政策上: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政策等
3.思想上: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教育上:恢复高考
出示问题:2.结合所学,说说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生:有效调动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对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到1982 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300 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
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消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人们得到解脱,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对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最后[知识拓展]环节“恢复高考制度”内容,就是教育工作中的重大拨乱反正,它为大批知识青年敲开了大学之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3)知识结构
任务五:【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4)课堂小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迈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也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和平发展的标志。通过这次会议实现的伟大转折,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前提和起点,我国民族复兴大业从此走上了“快车道”。
(5)当堂达标
单项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3.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5.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七、课后作业
课后请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写到作业本上。
八、拓展提升
推荐学生查看学生端拓展提升栏目资源或将教师端教学素材和拓展提升资源推荐给学生,以拓展学生知识。
拓展提升
影音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
影音资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
教师寄语:(激发同学们为实现富民强国的中国梦努力学习)
青少年要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为建设祖国的美好明天,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课件31张PPT。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学 习 目 标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历史意义;(重点)
2: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探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积极意义,认识其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联系。(难点)
3:说出拨乱反正的经过及完成标志,正确评价拨乱反正。任务一 自主学习

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平反冤假错案的基本史实;(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1.背景:(1)“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问题 ”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内容:
(1)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果断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 的历史性决策。
(3)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 历史新时期。(二)拨乱反正
1.背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 平凡冤假错案 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表现:“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3.典型: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罪名,恢复他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4.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任务二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2.回顾“文革”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你认为“两个凡是”的方针正确吗?
3.结合教材35页相关史事,说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使人们认识到了什么,这次讨论提出怎样的观点,有什么积极意义?1.阅读教材,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文革积累下许多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革”的错误。“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 回顾“文革”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说说你认为“两个凡是”的方针正确吗?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 伟人也会犯错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两个凡是3.结合教材说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使人们认识到了什么,这次讨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有什么积极意义?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积极意义:认识到: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任务三 合作探究
观看视频,比较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会议前后的变化,分析归纳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信息整合1.完成了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2.是改革开放的开端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原因盲目个人崇拜信 息 整 合、理解记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此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外媒评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共同社》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联社》 这次会议“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上的讲话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言历史学家胡绳认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彻底纠正了“ 左 ”倾思想错误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纠正了 博古 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 毛泽东 的领导地位是 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想一想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会议?各有什么意义?纠正错误:领导核心:历史地位:任务四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说出拨乱反正在哪些方面展开?

2.结合所学,说说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1.阅读教材,说出拨乱反正在哪些方面展开?政治上:平凡冤假错案
典型事件:为刘少奇平反,文革中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思想上: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教育上:恢复高考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学习与
探究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时间: 1981年
内容: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并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1980年5月14日,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和王光美等人一起,将刘少奇的骨灰换装到中央为其特制的骨灰盒中。王光美将脸深情地贴在了盖着鲜红党旗的骨灰盒上面,又一次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刘少奇的骨灰由专机接回北京。为刘少奇平反王光美和子女们喜读宣布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公报。平反冤假错案2.结合所学,说说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 有效调动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对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从今以后,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这段材料出自《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的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结合历史知识,谈谈材料中这一认识的重要历史意义。课后习题答疑提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片面强调“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打断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课堂小结两年徘徊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思想解放运动“两个凡是”导致促使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掀起奠定基础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保障作出伟大的历史转折随堂训练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
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B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D3.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4.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C5.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
6.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D 教师寄语:
青少年要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为建设祖国的美好明天,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谢谢大家
单项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3.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5.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