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7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7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2 22:18:54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它的背景;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和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三位伟人的图片-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
教师活动: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代。改革开放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八下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师生互动——复习提问 :1、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国是如何建立的?2、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十年文革结束了。中国将走什么道路,将如何选择前进的方向呢?——播放视频《文革结束后中国的形势》
教师:视频中提到邓小平复出后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怎样的伟大的历史转折呢?导入本课——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去领略那振奋人心的时刻。(板书: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意图:新课程的导课——在情景中开始、在共鸣中融入、在碰撞中接纳、在感动中收获。用歌曲形式导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学生的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实现导入凝神、激趣的功效。)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我们将跟随一位大学教授的日记重温那段动荡的岁月,分为三部分
第一篇章:春风散雾霾-徘徊   
师生互动:生读日记,体会教授的心情
教师:问历史能不能很快进入历史的春天??生答:不能,因为文革后历史进入了2年的徘徊期。教师总结原因:十年的“文革”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政治、思想、经济、社会等问题。这些问题中最亟待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刚才的视频中提到的文革后提出的什么方针使人们又怀疑是不是要走文革的老路?生答:“两个凡是”方针。学生:“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讨论: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有很多新问题出现,我们不能老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归纳:B“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教师:“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由胡耀邦等领导人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归纳: C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找出这场讨论的开始及其成果如何   小结:开始: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展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篇章:春雷响神州—转折  
生读教授日记,体会教授的心情,教授期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变化,到底会后会有拿下变化呢?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结合课文内容,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并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及历史时期四个方面找出其主要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专心致志地观看。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始录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视听冲击,走近历史情境,将历史穿越时间的界线,拉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使遥远的历史事件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归纳: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   A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D历史时期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学生一边回答教师同时板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交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拓展:用历史学家胡绳的一句话——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比较两次会议。 归纳:A思想纠错: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B领导核心: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的正确领导。   C历史地位: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转折,它就像一声春雷惊醒了中华大地,人们沉浸在喜悦中。在教授日记中同样可以体会出这种喜悦之情。导入第三篇章。  
 第三篇章 春雨润中华—推进   
思考:教授为什么在日记中说是大喜的日子?因为党和国家在思想、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了拨乱反正,而拨乱反正最大的措施就是平反冤假错案。   交流:平凡冤假错案----主要工作、成绩、为刘少奇平反冤假错案     引导:刘少奇是国家主席,在“文革”中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1980年中共中央为他平反,恢复了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说明了什么?学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能知错纠错。 教师:党还在教育领域内完成了拨乱反正如恢复高考制度,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课后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平反冤假错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学以致用,史料探究:1、回顾党史,坚定信念——会议篇、道路篇、伟业篇。2、回眸历史——20世纪的三位伟人及三次巨变。3、继往开来-21世纪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强国之梦的伟人及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教师总结: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我们党将带领全国人民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努力奋斗。 新时代,去奋斗!送给同学们一段励志短片,期望他们能在新时代努力去奋斗。视频《新时代,去奋斗!》
课件27张PPT。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历史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时代。改革开放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历史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追寻春天的故事 春风散雾霾——徘徊
春雷响神州——转折
春雨润中华——推进第一篇章
春风散雾霾——徘徊追寻春天的故事 ——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6年10月20日 星期三 阴
昨天听到广播里传出粉碎“四人帮”的消息,我激动得一夜没合眼。文革那些日子,不堪回首。因为反对“停课闹革命”的做法,我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没完没了地交代检讨、批斗挨骂。……文革终于结束了!黑白颠倒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期待着平反昭雪的那一天!教授日记之春风散雾霾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历史是否很快进入了人民所期盼的春天? 春风散雾霾——徘徊两年的徘徊时期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四人帮”被打倒了,
但并未立即将“历史转折”提上议事日程,而是延迟到
1978年才起步。这两年,即是失去的两年,又是积累和
酝酿的两年。这种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

想一想?问题三:
“文革”十年动乱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2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 —— 《<文化大革命>简史》问题二: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问题四:
毛主席热爱我热爱,毛主席支持我支持,毛主席指示我照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问题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 以阶级 斗争为纲国民经济损失巨大盲目 个人崇拜纠正“文革”错误人们的要求“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梳理: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春寒料峭——徘徊春风散雾霾——徘徊春寒料峭——徘徊春风散雾霾——徘徊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第二篇章
春雷响神州——转折 追寻春天的故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多云转晴
几个月了,大家还在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前些日子,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是革命行动,邓小平还说:“解决遗留问题,要快,干净利落,时间不要长。”这些让我有一种感觉:
国家要有大的变化了!
结果真如我所料,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我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底会给国家和我带来什么巨大变化呢?
我期盼着…… 教授日记之春雷响神州 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历史时期两个“凡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新思想“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新路线“左”倾领导邓小平为核心的新领导集体新核心探索时期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时期伟大的转折1、它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新时期”(伟大的转折)的具体含义:3、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体制
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
类似于遵义会议”
——历史学家胡绳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左倾错误彻底纠正了“左”的思想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三篇章
春雨润中华——推进追寻春天的故事 ——拨乱反正 1980年5月10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我的冤案终于被平反昭雪,党组织恢复了我的名誉,补发了工资。我老泪纵横,感慨万千,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小平同志。今后再也不用怕无端受害了。我要重整旗鼓,努力工作。
教授日记之春雨润中华一一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1)主要工作 (2)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刘少奇的追悼会相关链接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课堂小结两年徘徊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思想解放运动“两个凡是”导致促使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掀起奠定基础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保障作出伟大的历史转折(1)【会议篇】请你完成下列表格。(2)【道路篇】结合材料写出中共开辟的两条道路名称及其开始形成的标志。(3)【伟业篇】从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 回顾党史,坚定信念。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收集到以下三个板块的资料: 想一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回眸历史 20世纪百年间,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请回答:三位伟人和三次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救国建国富国继往开来
21世纪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真正实现中国人民的“强国之梦”的伟
人是谁?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标志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我们党将带领全国人民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努力奋斗。 新时代,去奋斗!
测评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图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文章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 《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某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3.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4.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三个代表思想
7. 2018年,我国将迎来纪念改革开放暨十一届三中全会40周年。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④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9.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0. 某同学对中国现代史出现的各个重要“时期”作了一个归纳,在其整理的笔记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帮他找出来(  )
A. 开国大典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
B.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1953﹣1976年,是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材料题
1、 书报中感悟历史与现实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回答,图一中《人民日报》所示的是哪次重大会议? 请你谈谈图一与图二之间的联系。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邓小平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的理由。
2、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两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会议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两次会议对中国革命或现代化建设最大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3)从两次转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