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会考复习学案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Ⅰ、物质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重要是从物质的组成上分类
【巩固提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盐酸 B.漂白粉 C.氯气 D.天然气
2、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尿素CO(NH2)2 B.菜油 C. 纤维素 D.
(2)、化合物还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关于电解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所以混合物(如溶液)、单质(如Cu、石墨)等都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能导电是在溶于水或熔融条件下。所以固体NaCl、固体K2SO4等是不导电的。
③含金属阳离子的电解质在熔融条件下也能导电(如熔融NaCl、熔融BaSO4、熔融Na2O等),而液态HCl、纯净的液态硫酸等是不导电的。
④盐酸、稀(浓)硫酸、NaCl溶液等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而是电解质溶液。
⑤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电解质还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P53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巩固提高】
1、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均填序号)①Cu②液氨③氯水④氯化钠晶体⑤硫酸溶液⑥干冰⑦BaSO4⑧液氧⑨金刚石⑩石墨⑾盐酸⑿H2CO3⒀HClO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CH3COOH B.Cl2 C.NH4HCO3 D.SO2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①H2SO4 ②Ba(OH)2
③NaCl ④HClO
⑤NH3·H2O ⑥CH3COOH
(4)、物质的分散系分类
1、常见分散系: 、 、
几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胶体
分散质微粒大小 <10-9m 10-7—10-3m 10-7—10-3m 10-9—10-7m
分散质微粒组成 分子、离子 很多分子集合体 很多分子集合体 分子集合体
主要特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均一、较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不能 不能 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常见胶体:
2、胶体性质
(1)丁达尔现象 在光的照射下形成光亮的通道
(2)胶体凝聚沉降 可用做净水剂
【巩固提高】
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2、下列分散系不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
A、碘溶于酒精配成碘酒 B、 雾
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里(胶体) D、含有灰尘颗粒的空气
3、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都能透过半透膜
C、都是透明的澄清液体 D、都呈红褐色
Ⅱ、化学反应的分类
(1)从形式上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 、 、
(2)从是否有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分为 、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
(3)氧化还原反应
1.本质:
2.判断依据:
3.
4.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 = 化合价降低总数
元素失电子总数 = 元素得电子总数
【巩固提高】
1、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就的是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2、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既可能被氧化又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3、在Fe2O3+3CO2Fe+2CO2反应中,Fe2O3 ( )
A.在被氧化 B.是氧化剂 C.被还原 D.是还原剂
4、下列反应盐酸作还原剂的是 ( )
A.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B.CaCO3+2HClCaCl2+CO2↑+H2O
C.2HCl+ZnZnCl2+H2↑
D.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5、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2HCl+Zn = ZnCl2+H2↑
(2)3Cu+8HNO3 = 3Cu(NO3)2+2NO+4H2O
(3)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4)3S+6KOHK2SO3+K2S+3H2O
(4)按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分: 、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根据客观事实,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于水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单质、氧化物仍用分子式表示。对于难溶于水但易溶于酸的物质,如CaCO3、FeS、Cu(OH)2、Mg(OH)2等仍写成分子式。
③删:对方程式的两边都有的相同离子,把其中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应“按数”消掉。
④查:检查写出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前三项的要求,并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是否符合电荷守恒。
【巩固提高】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3)氨水和盐酸反应 (4)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5)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 (6)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7)钠和水反应 (8)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二、物质的量
1、各个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单位
物理量 符号 单位
质量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分数
微粒数目
2、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1)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
NA--- 。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
为 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物质的量和质量
(3)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
标准状况下:Vm≈
b、阿伏加德罗定律
c、气体密度公式(可以做一定的了解)
(4)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对于溶液)
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b、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巩固提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B.0.012kg12C 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B.3mol NO和2mol NO2含原子数相同
C.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
D.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 B、1mol任何气体,体积均为22.4L
C、0.3molN2与0.7molO2在标准状况下的总体积约为22.4L
D、在标准状况下,NA个N2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4、500ml0.2mol/L硫酸铝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是 ( )
A、2.7g B、5.4g C、8.1g D、13.5g
5、400mL某气体的质量是同温同压下同体积H2质量的23倍,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3 B、46 C、69 D、92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mol Na2SO4溶于水中,所得溶液中Na+个数为NA B、18g水含有电子数为8NA
C、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含有氢原子个数为2NA D、11.2L氢气一定含有NA 个氢原子
7、100 mL 0.3 mol·L-1 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1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 离子摩尔浓度为
8、将6.5g锌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得到80mL密度为1.25g/mL的溶液。试计算:
(1)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多少升?
(2)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物质的量浓度
9、用2体积水吸收标准状况下89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溶液的密度为1.15g/ml。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0、有一硫酸与硝酸的混合溶液,取出10mL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9.32g的沉淀;滤液与4.0 mol·L-1 NaOH溶液反应,用去35mL碱液时恰好完全中和。试求混合液中H2SO4、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
3、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液体的体积
②称量(量取):天平称量固体或量筒量取液体
③溶解(稀释):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并冷却
④转移:冷却到室温时,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⑤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⑥定容:加水至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⑦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⑧装瓶:将配置得到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备用。
必须仪器: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巩固提高】
1、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0mL0.5mol/L的NaOH溶液。
(1)实验所需仪器有:
(2)配制过程中的下列做法会使所配浓度偏高的是 ,偏低的是 ,无影响的是 。(填字母)
A、NaOH固体中混有杂质NaCl B.称量NaOH固体时,放在烧杯中且称量较慢
C.溶解搅拌时,溶液溅到烧杯外面 D、未等冷却就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E.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F、移液时,忘记洗涤烧杯内壁
G、移液时,有少量溶液流到容量瓶壁外 H、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及将过线的液体吸出
I、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J、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2、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H2SO4来配制500 mL、0.2 mol·L-1的稀H2SO4。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 ②烧瓶 ③烧杯 ④胶头滴管 ⑤量筒 ?⑥容量瓶 ⑦托盘天平 ⑧药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H2SO4时用不到的有 (填代号)。
(2)经计算,需浓H2SO4的体积为 。现有①10 mL ②50 mL ③100 mL三种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
(3)将浓H2SO4加适量蒸馏水稀释后,冷却片刻,随后全部转移到 mL的容量瓶中,转移时应用玻璃棒 。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 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缓缓地把蒸馏水直接注入容量瓶直到液面接近刻度 处。改用 滴加蒸馏水到瓶颈刻度的地方,使溶液的 。振荡、摇匀后,装瓶、贴签。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中:
错误的是 ,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 (填代号)。
①洗涤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将浓H2SO4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来稀释浓H2SO4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
⑦定容时,俯视标线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 、 、
1、决定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 、 、
2、对于固体、液体,因为微粒间距离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决定固体、液体体积的因素是
3、对于气体,因为微粒间距远远大于微粒大小,所以微粒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记,
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是
4、而影响微粒间距的宏观因素是 、 当温度压强都一样时,任何气体分子的间距是相等的,所以同温同压,1mol任何气体体积都相等,我们把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
四、用实验手段研究物质世界
1、固体物质常用分离方法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仪器 注意事项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2、液体物质常用分离方法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仪器 注意事项
蒸馏(分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加入碎瓷片);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瓶支管口处);冷凝管中水的流向(从下进上水)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使下层液体下口出,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3、气体物质常用分离方法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仪器 注意事项
洗气
固体吸收
五、常见物质的检验
物质 检验方法 现象及结果
NH4+
SO42-
Cl-
K元素
Na元素
CO2
O2
H2、CO、CH4|的鉴别
六、第三单元
1、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⒈德谟克利特的古代原子学说。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古代原子学说的奠基人,他认为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⒉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
英国科学家 是近代原子学说的创始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 ,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 。
⒊汤姆生的“西瓜式”或“葡萄干面包”原子结构模型。
英国科学家 发现了电子,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均匀地分布着正电荷的小球,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 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⒋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指出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 _________带正电荷,位于 ,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作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⒌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
丹麦物理学家指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内一定轨道上绕核作高速运动。
⒍电子云模型(现代原子结构学说)。
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区域内做高速、无规律的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地方运动。
(2)原子结构示意图
会排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它们相对应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练习】离子结构示意图:画出下列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Mg2+ F- Ca2+ S2-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电子层从内到外 分别n=1、2、3、4、5、6、7 层,
也称为K、L、M、N、O、P、Q层
a、电子排布先排 层,再由内到外排列
b、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c、最外层最多排 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排2个)
d、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 个(第一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4)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得失情况
活泼金属(如K、Ca、Na、Mg、Al)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活泼非金属(如O、S、F、Cl)易得到电子。
(5)化合价和得失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关系
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 = 失去电子数
最低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8= - 得到电子数
例:Mg 最高正价 +2价 Na 最高正价 +1价 金属元素没有负化合价
O 最低负价 -2价 F 最低负价 -1价 O、F没有正化合价
其他如
S 最外层 6个电子 所以最高正价 价, 最低负价 价
N 最外层5个电子,所以最高正价 价, 最低负价 价
1、 原子组成
1、原子组成
2、带电情况:
原子 、中子 、质子 、电子带
所以 核电荷数 = =
3、原子表示方法
A:质量数 Z:质子数 N:中子数 A=Z + N
决定元素种类是 ,
【练习】
在原子中,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
A 质子数=核电荷数 B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C 质子数≠中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练习】
1、
粒子符号 质子数 电子数
1632S2-
Xn+ x
Ym- y
NH4+
OH-
2、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A.57 B.47 C.61 D.293
3、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A,其阳离子An+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A的质量数为( )
A. 2(x+n) B. 2(x-n) C. 2x D. n+2x
4、同位素、核素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如16O、 12C、14C、1H、2H等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如:11H(氕、符号H)、21H(氘、符号D)、31H(氚、符号T)
再比如16O 和18O 12C和14C 35Cl和37Cl
5、电子数和质子数关系
不带电微粒(如原子、分子): 电子数=质子数
带正电微粒即阳离子: 电子数= 质子数 - 电荷数
带负电微粒即阴离子: 电子数= 质子数 + 电荷数
【练习】在63Li、147N、2311NCl、2412Mg、73Li、146C中:
(1) 和 互为同位素。
(2) 和 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 和 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巩固提高】
1、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 )
A.D3O+ B.Li+ C.OD— D.OH—
2、同温、同压下,等容积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12C18O和14N2 两种气体,以下关于这两个容器中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子数相等,质量不等 B.分子数和质量分别不相等
C.分子数、质量分别相等 D.原子数、中子数和质子数分别相等
3、钛(Ti)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钛元素的同位素、、、、中,中子数不可能为 ( )
A 30 B 28 C 26 D 24
4、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
A.OH-和NH4+ B.H2O和NH2 C.F-和OH- D.O2-和NH4+
主备人:李新宇
校对人:张 霞
纯净物
单质
(1)、物质
混合物:常见混合物如空气、溶液(如盐酸、稀硫酸、浓硫酸等)、
碱石灰(即CaO和NaOH的混合物)等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酸:
碱:
盐:
金属氧化物:
水
电解质
化合物
大部分有机物:
非金属氧化物:
其他:
非电解质
强酸:
强碱:
盐:
强电解质
电解质
弱酸:
弱碱:
水:
弱电解质
O
HO
C—OH
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剂:
氧化剂:
电子质量可忽略不计
…
同位素
元素
核素2
核素1
PAGE
第12页
高二化学备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