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导导学习时间:2分钟十年“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学习目标1、了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并理解其实质和意义;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了解拨乱反正的史实。2、阅读“两个凡是”的材料,体会“左”倾错误在“文革”后的延续,用因果联系的观点理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和意义;利用表格或图示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以刘少奇的平反工作为例,了解拨乱反正的史实。3、认识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培养求真务实的理想精神;认识到我党具有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增强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信心。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难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和意义思(基础感知)学习时间:13分钟1.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____________”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2)实质:一场深刻的_________________。思(基础感知)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________年12月。
(2)内容:a. 思想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开动脑筋、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___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___;c. 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______________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___,开启了我国____________历史新时期。思(基础感知)3. 拨乱反正
(1)重心: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恢复了_________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完成标志:1981年,中共_________________召开。学习时间:7分钟议(深入学习)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背景、实质和意义。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人民日报《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年2月7日) 学习时间:7分钟议(深入学习)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背景、实质和意义。材料二: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 学习时间:7分钟议(深入学习)2. 回忆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完成遵义会议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对比表。展(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针?该方针的实质是什么?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背景、实质和意义。(2)依据材料二,结合教材内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两个凡是”。
实质:“左”倾错误思想的延续。实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展2. 回忆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完成遵义会议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对比表。博古毛泽东左邓小平建国学习时间:8分钟评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背景a.十年“文革”积累下许多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b.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但“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民主法治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科教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人民日报《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年2月7日)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邓小平(1977年4月10日)评聂荣臻徐向前陈云由讨论应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到讨论应采取什么样的思想路线评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4月,《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看到一篇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寄来的稿件,认为这篇稿件很有现实价值。后来,该文章经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组长孙长江的反复修改,并得到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的亲自审定后,于5月11日在《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评胡福明胡耀邦评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命题。他的讲话,对历时近两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这一命题,也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和主题词。评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内容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评人民日报发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评1979年1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在1979年第一期的序言中曾这样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毫无疑问,这个"壮举"的动力来源于对社会主义的重新思考,来源于敢于解放思想的强大勇气。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邓小平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原名邓希贤,是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恢复工作,担任过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主席等职务。评三、拨乱反正出处:“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汉书·武帝本纪》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采取“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到1982年,国民经济比例逐渐协调,农业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轻工业发展的速度超过重工业。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恢复党内民主集中制,消除个人崇拜,加强与各民主党派间的联系,接受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职能,通过一系列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评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的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由华国锋主持,邓小平亲自致悼词。刘少奇在“文革”期间被扣的“叛徒”、“内奸”、“工贼”三顶帽子被彻底摘下,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因而得到平反。评1981年6月人民日报刊载《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始终保持高速或中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被外媒誉为中国奇迹。评改革开放40周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共和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身为青少年,请你们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1978~2018评本课小结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时间:1978年12月
主要内容: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意义: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下图是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 )
A. 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开创了经济建设的局面
C.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D. 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A检3.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检CC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