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部编资源
在结束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后,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新中国的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部编资源
导入新课
有人说他是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也有人称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复出后,他是怎样领导中国逐步摆脱“文化大革命”的阴影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伟大的历史转折》,来领略这段伟大的历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①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文革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只好露宿街头,在街头的餐馆里捡剩饭吃。
上访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背景
②提出“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声。
阶级斗争为纲
“两个凡是”实质:
“左”倾错误的继续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 “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 错误。然而,当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 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部编资源
BBZY
《光明日报》刊登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碰,敢于去弄清是非。
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两 个 凡 是”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思想解放
坚持错误
?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都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议,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1、背景:
(1)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 ____________进行
平反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当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_,提
出____________方针,引起全国上下不满。
(3)1978年,全国上下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___
的讨论,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意义:这是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
实践是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
冤假错案
坚持“左”的指导思想
“两上凡是”
真理标准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条件:
1、政治基础:
2、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的动荡政局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事,团结一致向前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会议内容:
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部编资源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使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会议
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否定(“拨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确立(“反正”)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个人崇拜,权力高度集中
“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
“以阶级斗争为纲”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
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重新确立
彻底否定
停止使用
重心转移
核心领导
2.27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着手进行拨乱反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二、
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1)主要工作
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刘少奇的追悼会
王光美接过刘少奇的骨灰
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无故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脱。
平反冤假错案
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部编资源
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两个凡是”
引
发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
基础
十一届
三中全会
重心
转移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小结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诞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变诞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诞生的三个伟人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
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A
当堂达标
2、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平反冤假错案
B、“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
C
当堂达标
退出
3、实现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C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
A.政治建设 B.法制建设
C.经济建设 D.国防建设
C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重大决策是( )
B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实行改革开放
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D.全面拨乱反正
6、“文革”结束以后“左”
的错误继续发展的表现是
A、大搞斗私批修
B、坚持“两个凡是”
C、制造冤假错案
D、阻止邓小平复出
B
7、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讨论主要是针对
A、对“文革”的评价
B、冤假错案问题
C、阶级斗争问题
D、两个凡是”问题
D
8、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
A、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口号
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C、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D、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