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次会议的现场?这次会议在我国历史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由此导入新课。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2)“两个凡是”的提出引起人民不满;
(1)文革结束,人民要求纠正“文革”错误;
“ 两个凡是”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
活动一
对毛泽东个人盲目崇拜,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实质: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内容: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意义:
1、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2、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实质: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以以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内容:
会前 会后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指导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阶级斗争
为纲
“两个凡是”方针
伟大的转折
思想上
政治上
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共同社》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联社》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从党的指导思想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思想路线。
(2)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3)从经济体制上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从发展动力上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改革开放取代闭门式的发展模式。
二、拨乱反正:
(1)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
平反冤假错案
刘少奇
1、成就:
1.平反冤假错案
(1)主要工作
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从共产党一系列的纠错中,你发现中国共产党有什么优良传统?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
思考探究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些?
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第二次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彻底纠正了“ 左 ”倾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纠正了 博古 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
确立了 毛泽东 的领导地位
是民主革命时期 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 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课堂小结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思想解放
“两个凡是”
引起
促进
真理标准问题
的讨论
奠定基础
拨乱反正
伟大的历史转折
推动
思考: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