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0 09:3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复习巩固
1.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于哪一年的什么事件?
1956年
中共八大
2.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严重失误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文化大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1966——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4.列举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的模范人物。
   在结束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后,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新中国的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导入新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及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学习目标
解放思想——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合作探究一
张三:兄弟,你看我都瘦成啥样了?连野菜、地瓜干都吃不上呀!你再看看我这穿的?一个补丁连着一个补丁!
李四:我更悲惨啊!文革这些年,我被打成反革命。整天被批斗游街,日子好过吗?
张三:是啊!文革中全国有几百万人被打成右派,连国家主席刘少奇都被迫害死了。都是文化大革命惹的祸呀!
李四:这些年,全国上下整天忙着闹革命,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国家都乱成什么样子了!
张三:这种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
旁白: 1976年四人帮被一举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人们欢欣鼓舞。
张三: (高兴)听说了吗?四人帮被抓起来了,我们中国终于有希望了!
李四:是呀! 我们也有盼头了!不过,我们现在的领袖认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是正确的,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呢。
张三: 希望彻底纠正文革中的错误,让我们能吃饱饭!
李四:希望国家能平反冤假错案,把我头上这顶右派的帽子给摘了!
北京街头的对话
历史剧


思考:
1.剧中的谈话发生在什么事件结束后?
2.结合剧情你知道当时人们渴望什么吗?
3. 剧中提到的“两个凡是”是指什么?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你认为“两个凡是”对吗?
坚持“两个凡是”会有什么影响?

实质:“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
影响:束缚人们思想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碰,敢于去弄清是非。
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邓小平对这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评论是: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都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议,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思考:
这场讨论的性质是什么?有何意义?
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结合课本P35《相关史事》指出:邓小平作了题目是什么的重要讲话,有什么作用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合作探究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条件:
1、政治基础:
2、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的动荡政局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讲话
十一届 三 中 全 会

1978年12月
北京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①思想:
②政治:
③组织:

冲破长期以来_________的严重束缚, 确定了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形成以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果断结束 _______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_____ 上来,实行___ 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左”的错误
自主学习
这次会议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为随后而来的30年的起点,它的历史意义,在会议进行的时候,就已经昭然若揭。这次会议后来被党史专家胡绳与“遵义会议”并列,意指它们通过改变共产党的命运,进而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会议只进行了短短的5天,却在随后的30年中无数次被提及。
——汪伟《中国是个谜》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结合材料,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意义?
论从史出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纠错 纠正博古、王明等人的左的错误 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
领导核心
党史地位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对比学习
毛泽东
邓小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949
1956底
1978底

过渡时期



1966夏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

1976.10

“文化大革命”
时期

两年徘徊
时期

现在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期
共和国史:
归纳总结
拨乱
反正
合作探究三
1.平反冤假错案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得到解救。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刘少奇的追悼会
2.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知识拓展
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促进
奠基
保障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