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1 20:0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复习巩固
1、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于哪一年的什么事件?

2、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严重失误有?


3、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是?

4、“文化大革命”是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

5、十年文革时期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的模范人物



1956年 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6年-1976年
“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导入新课
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后来她有了两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大儿子智慧骁勇,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小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周围的人对他们也刮目相看,原来门可罗雀的家变得门庭若市,母亲的脸上终于绽放出花一般灿烂的笑容。
假如这位母亲就是我们的伟大的祖国,那么她的这两个儿子是谁?
毛泽东
邓小平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7
1980
1978



真理讨论
伟大转折
拨乱反正
1.思想基础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背景
欢庆“文革”结束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人民的要求是什么?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以阶级斗争为纲”
“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1977年4月,邓小平写给中共中央的信,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部分手稿)。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
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相关史事
思维延伸: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目的及历史意义
(1)目的:
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意义:
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做了思想准备。
2.召开时间和地点
1978年12月,北京
3.主要内容
思想
否定:
肯定:
“两个凡是”的方针、“左”倾错误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
否定:
“以阶级斗争为纲”
肯定: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相关链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工作中心经历了三次转移:
①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工作中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工作中心的转移
4.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言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彻底纠正了“ 左 ”倾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纠正了 博古 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
确立了 毛泽东 的领导地位
是 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 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刘少奇的追悼会
相关史事
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300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数千万受到株连的人,也得到解脱。他们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与此同时,党和政府还认真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对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刘少奇追悼大会
2.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知识拓展:
群众欢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工农兵学员画像
工农兵学员
“文革”开始后,大学停止招生。进入七十年代,开始直接从工人、农民、解放军中选拔优秀的青年,进入大学。1974年后,走后门兴起,选拔成了形式。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他们的任务是:上大学,管理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学制缩短到两年到三年。教材、教学教法都按照“教育要革命”的思想进行了重大变动。从1970年开始招生,到1976年结束。这些大学生,被称为“工农兵学员”。
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现场
恢复高考后,清华大学首届大学生——77级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被迫“停课闹革命”,高考招生工作也停顿下来,很多青年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恢复高考制度
知识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

思想解放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伟大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方面
政治方面
组织方面
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
随堂训练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
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B
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
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
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D
3.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