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7 09:3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回顾我国在1966-1976年间发生了什么挫折?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文革动乱)
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江青“四人帮”被粉碎。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序幕1、文革结束后,当时中央主要领导(华国锋)仍然坚持怎样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左”的指导思想和“两个凡是”的方针。(“两个凡是”指的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2、当时社会的反响如何?
上下都不满(邓小平极不满)
3、那么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光明日报》)
4、通过大讨论,得出了什么结论?历史意义是什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华国锋(1921-2008)山西交城人,曾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和中央军委主席,在粉碎“四人帮”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后辞去党和国家主要职务。1977年冬,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招收大学生。一方面取得知识分子信任,另一方面培养人才。二、开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底,北京)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2)政治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拨乱反正的前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3)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报告三、拨乱反正(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1、平反-文革中的最大错案
为国家主席刘少奇平反,恢复其名誉。
2、法制建设的推进
1979年《刑法》;1982年第四部《宪法》
1986年《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
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和依法治国)
3、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刘少奇和王光美1976年初,美国的疑惑和焦虑:朋友还是敌人?(美国对这个小个子“红色魔头”不了解)1979年初,美国在招手:邓小平访美美国TIME周刊评选出1978年年度人物,邓小平上榜。TengHsiaoPing:
Visions of a New China(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小结1978年,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邓小平强势复出,采取一系列措施,拨乱反正,恢复高考(1977年底),打开国门,与美、日等发达国家交好,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努力补上经济短板。引领红色中国走上实现四个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的伟大道路。板书: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
3)组织路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改革开放的开端。
二、拨乱反正
1、为刘少奇平反
2、《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