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9 08:2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部编八(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引言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已经走过95年的风风雨雨。风雨行路近百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各种生死攸关的艰难险阻,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但是中国共产党最终能够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勇于自我纠正错误,并且在一次次纠错中吸取经验教训,茁壮成长。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证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已经成为取得成就、创造辉煌的法宝。



在纠错中成长
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地位,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62年,中共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




1927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陈独秀等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党损失惨重。

八七会议上党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王明、博古等人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1958年,党中央在左倾错误的指引下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黑暗中祈愿
材料一:据统计,“文革”十年中,全国被立案审查的干部高达230万人,占“文革”前夕全国1200万干部的19.2%。其中,中央副部级和地方副省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达75%。据最高人民法院1980年9月统计,仅因刘少奇问题而受株连的“案件”就有2.6万多件,被判刑的达2.8万多人。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材料二:1977年12月,据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估计,“文革”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文革”期间,有5年经济增长不超过4%,其中3年负增长:1967年增长-5.7%,1968年增长-4.1%,1976年增长-1.6%。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
请结合下列材料,思考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
愿望1:健全民主法治,平反冤假错案
愿望2:发展经济



在黑暗中祈愿
材料三:到1968年底,中科院仅在北京的171位高级研究人员中,就有131位先后被列为打倒和审查对象。全院被迫害致死的达229名。上海科技界的一个特务案,株连了14个研究单位,1000多人。受逼供、拷打等残酷迫害的科技人员和干部达607人,活活打死2人,6人被迫自杀(《科技日报》2008年3月17日)。
材料四:从1966年到1976年,十年没有组织过正式高考,交白卷也可以上大学。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表明,当年全国文盲半文盲多达2亿3千多万人。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愿望3:发展文化教育



在黑暗中徘徊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方针。

以阶级斗争为纲



在黑暗中徘徊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文化大革命可能会继续
为什么没能深刻认识错误根源呢?
——因为没有深刻认识到错误根源
为什么不纠正错误呢?
——因为对毛泽东的个人盲目崇拜
我们不禁要追问



在黑暗中徘徊

中国需要一位有勇气、有能力纠正错误的人!
邓小平(1904年-1997年)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
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三起三落”



在讨论中求真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以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后来他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评,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河。



在讨论中求真
?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编辑部收到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文章。文章指出:“什么是真理?不是毛泽东的话都是真理,那要靠实践来检验。一切真理源于实践。”由于观点尖锐,《光明日报》连夜把文稿送交中宣部部长胡乔木的手中。胡乔木看完后,把桌子一拍,说:“把这个作者叫到北京!我亲自和他谈!”
当作者南京大学哲学系的胡福明来到北京时,胡乔木握住他的手,好半天说了一句话:“我们这时候太需要这样一篇文章了!”然后组织编委会逐字修改,题目也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



在讨论中求真
?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碰,敢于去弄清是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评价真理的唯一方式是人民群众广泛的社会经验。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思想体系,而是必须根据经验不断重新作出解释。如果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现有表述带有局限性或者造成了灾难,也应当加以纠正。
——沈宝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



在讨论中求真
?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地位:新中国历史上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潮流



在转折中求是
?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北京)



在转折中求是
?
改革开放的开端



在转折中求实
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心领导集体

左倾思想,“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阶级斗争为纲

左”的思想指导下中央领导人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在转折中求是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在转折中求是
?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地位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挽救党、红军、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彻底纠正了“左”的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在转折中求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八大

提出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继承和发展



在纠错中远航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在纠错中远航
1980年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少奇同志追悼会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王光美忆刘少奇临终遗言
(1898年-1969年)



在纠错中远航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课堂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思想基础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
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认错是美德,改错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