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二中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二中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4-04 14:5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二中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2分)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我贫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帮扶脱贫措施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 B.利用风力发电
C.修建沟渠,改建危房 D.利用秸杆制沼气
2.(2分)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是十九大提出的新目标,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减少燃煤,使用清洁能源
B.向湖中大量抛撒含激素的饲料养鱼
C.启动大气污染强化治理督查
D.整治排放不达标企业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吸取液体
B.取用固体药品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处理剩余药品
4.(2分)丁二酮(C4H6O2)可用糖果增香剂.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丁二酮由四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丁二酮中含有氧分子
C.丁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丁二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8%
5.(2分)“锇”是铂族金属成员之一,属重铂族金属,是目前已知的密度最大的金属。如图是锇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锇的原子质量为190.2
B.锇属于金属元素
C.锇原子的质子数为76
D.锇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14
6.(2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元素分布图 B. 原子结构模型
C. 物质分类模型 D. 空气组成模型
7.(2分)下列现象或操作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 现象或操作 分子的特性
A 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100mL酒精10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A B.B C.C D.D
8.(2分)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是小明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 B鉴别
①铁粉可同时与氧气、水反应,可做双吸剂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①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CO和CO2②燃烧并检验产物区分和H2和CH4
C除去杂质 D现象描述
①用灼热的铜网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杂质②用燃烧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杂质 ①将铁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立即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A.A B.B C.C D.D
9.(2分)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C.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1:1
10.(2分)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密闭容器中氢气在一定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时,常温下测得氢气的体积与剩余气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的意义是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B.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
C.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
D.C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2)mL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共34分)
11.(7分)燃气热水器是以燃气为燃料,通过燃烧的方式加热制备热水的一种燃气用具。某品牌的一款燃气热水器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材料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有 (填元素符号,一种即可),燃气热水器选用不锈钢而不选用纯铁作外壳的主要原因是 。
(2)燃气热水器通常以天然气为燃料,请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其主要原理是将 能转化为 能
(3)燃气热水器常见的家用热水器有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从节约能源和环保的角度看,提倡使用 热水器。

12.(7分)如图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对此发生装置的改进方法是 。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
13.(7分)海水“制碱(即纯碱碳酸钠)”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制碱方法。如图是某工厂利用海水制碱的简单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流程中涉及的一种氧化物的名称 。
(2)操作Ⅲ的名称是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操作Ⅳ还会生成水和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4)该工艺流程对于环境带来的积极意义是 。
14.(7分)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晟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
(填“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 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猜想 (填“Ⅰ”或“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
②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 (填序号)。
A.氯化铜 B.硝酸银 C.硫酸钠 D.硫酸亚铁
【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
15.(6分)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1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有二氧化碳。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
b.方案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评价】
c.经过A、B两组同学分别根据方案一、二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
注意:若答对以下两小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a.上述实验方案 (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竹节内氧气含量,为什么? 。(每空1分)
b.为准确测定竹节中氧气的含量,同学们查阅资料,利用氧气传感器对实验做了改进(如图3所示),最终得到图4图象。
观察图4,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Ⅰ ;Ⅱ 。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
16.(6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Cu﹣Zn合金)样品中铜的含量,取该样品20g跟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反应的硫酸质量为 g;
(2)求样品中铜的含量。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二中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解答】解:A、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利用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修建沟渠,改建危房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利用秸杆制沼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甲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解答】解:A、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向湖中大量抛撒含激素的饲料养鱼污染水源,错误,符合题意;
C、启动大气污染强化治理督查能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整治排放不达标企业能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盛有药品的胶头滴管,要保持橡胶乳头朝上,取用药品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
B、不能用手拿药品,要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故B错;
C、锥形瓶内液面没过长颈漏斗末端,再向长颈漏斗内加水,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剩余药品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D错。
故选:C。
4.【解答】解:A.丁二酮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构成,故错误;
B.丁二酮是由分子构成的,1个丁二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但是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C.在丁二酮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4=48,氢元素的质量为:1×6=6,氧元素的质量为:16×2=32,故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错误;
D.丁二酮C4H6O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98%,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锇的原子质量不是190.2,相对原子质量是190.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锇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锇原子的质子数为76,该选项说法正确;
D、锇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90﹣76=114,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解答】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在前五位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故错误;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错误;
C、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模型中化合物没包括在纯净物中,故错误;
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A、篮球充气是说明气体之间间隔比较大,能被压缩到篮球内,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故A说法正确;
B、100mL酒精10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有的酒精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中去,有的水分子运动到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中去了,所以总体积小于200mL,故B说法错误;
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构成花地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所以C说法正确;
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的过程是氧化汞分子分成汞原子和氧原子,多个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氧原子构成氧分子,多个氧分子构成氧气,所以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故选:B。
8.【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甲烷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用灼热的铜网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匀混合的,不能被点燃,故C错误;
D、将铁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立即燃烧,火星四射,故D错误。
故选:B。
9.【解答】解:根据图中的微粒模拟图,可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HO+O2CO2+H2O,则:
A、置换反应特点为“单+化=单+化”,则该反应不符合此特点;
B、根据O2、CO2、H2O都无毒,则可推测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C、四种物质中,主有CO2、H2O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30:44,而非1:1。
故选:B。
10.【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则每2体积的氢气能与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
A、B点剩余气体的体积为0,说明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气的体积为4mL,则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的体积为4mL时恰好完全反应,则氢气的体积小于4mL时,剩余的气体为氧气,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通入氢气,剩余气体为氢气,C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4)m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共34分)
11.【解答】解:(1)不锈钢中含有铁元素,铁元素与铜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比纯铁强,所以燃气热水器选用不锈钢而不选用纯铁作外壳;故填:Cu(或Fe);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比纯铁强;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填:CH4+2O2CO2+2H2O;化学;热;
(3)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需要消耗电能和燃气,而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来加热的,故相对来说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最为节能无污染;故填:太阳能。
12.【解答】解:(1)仪器X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A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B装置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装置错误。
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应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对此发生装置的改进方法是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常温下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向下排空气法;二氧化碳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所以可以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收集,同时又能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杂质。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倾倒过快,先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氧气浓度减少。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A;CaCO3+2HCl=CaCl2+H2O+CO2↑;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3)b;
(4)二氧化碳倾倒过快,先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氧气浓度减少。
13.【解答】解:(1)由海水制纯碱的流程和物质的组成可知,涉及的一种氧化物的名称是二氧化碳。
(2)操作Ⅲ能将固液分开,名称是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加热碳酸氢钠时生成了水、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还生成了碳酸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该反应具有“一分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由制取纯碱的流程图可知,该反应消耗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该工艺流程对于环境带来的积极意义是减少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故答为:(1)二氧化碳;
(2)过滤,引流;
(3)2NaHCO3Na2CO3+H2O+CO2↑,分解反应。
(4)减少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14.【解答】解:(1)“锡纸”与氧气接触,但是开始“锡纸”不燃烧而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短路时,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2)【进行实验】铝比锌活泼,而锡不如锌活泼,所以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若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为铝,若没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为锡;铝与氯化锌反应生成锌和氯化铝;故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ZnCl2=3Zn+2AlCl3.
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故填: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②选择的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应介于铝和锡之间,铜和银均排在锡的后面,钠排在铝的前面,而铁介于二者之间;故填:D;
【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者用沙土盖灭。故填: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者用沙土盖灭。
15.【解答】解:(2)向所取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二氧化碳。
(3)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能使氧气完全反应。
故填:能使氧气完全反应。
b.方案一中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填:4P+5O22P2O5。
c.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原因是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红磷燃烧放热,导致集气瓶中部分气体膨胀逸出。
故填: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红磷燃烧放热,导致集气瓶中部分气体膨胀逸出。
(4)a.上述实验方案不能准确测定竹节内氧气含量,这是因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故填:不能;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b.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Ⅰ氧气约占竹节内气体含量的19%;Ⅱ白磷比红磷消耗氧气更彻底。
故填:氧气约占竹节内气体含量的19%;白磷比红磷消耗氧气更彻底。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
16.【解答】解:(1)由图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设硫酸的质量为x,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98 2
y x 0.2g

x=9.8g
y=6.5g
故填:9.8;
(2)样品黄铜中铜的含量是:100%=67.5%
答:样品黄铜中铜的含量是67.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