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1 05:0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请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
1.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要求纠正文革中的错;
2. “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3. 1的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
论,这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
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讨论:

动脑筋
全国人民是如何
破除“左倾”思
想的束缚的?《光明日报》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目的: 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内容: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意义: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大讨论的性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会场召开时间、地点:会议主要内容:伟大历史意义:动手动脑
自己思考
?1.召开: 时间: 1978年12月
地点: 北京
2.重要内容:
①思想上-----冲破“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3.重大意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③这次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讨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讨论思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
议有哪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重大转折的会议:1.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2. 第二次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 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

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王光美接过刘少奇的骨灰
2.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
拨乱反正胜利完成。徘徊转折推进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奠定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内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意义 伟大转折平反冤假错案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思考题:

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
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附2: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邓小平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第三次毛泽东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新中国的成立第二次孙中山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第一次产生的历史巨人 结 果巨变三个代表思想92年中共十四大江泽民第三代邓小平理论1978年三中全会邓小平第二代毛泽东思想1935年遵义会议毛泽东第一代思想成果形成标志 核心附表3: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深圳夜景三亚夜景上海夜景东方明珠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