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陈寿中学九年级(下)首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2分)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冰块制成冰雕
C.用活性炭吸附甲醛气味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2.(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用途
金刚石做玻璃刀
石墨做电池电极
不锈钢做水壶
钛合金制造船舶设备
性质
金刚石硬度大
石墨很软
不锈钢有导热性
钛合金抗腐蚀性强
A.A B.B C.C D.D
3.(2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滴加液体 B.添加酒精
C.加热液体 D.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2分)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2分)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6.(2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和漂白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0 B.+1 C.+3 D.+5
7.(2分)苏州的“碧螺春”享誉全国。“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23
8.(2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常见的氧化物:MgO、KMnO4、H2O
B.常见的有还原性的物质:C、CO、O2
C.常见的黑色固体:CuO、MnO2、Fe3O4
D.常见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NH3、CO2
9.(2分)向AgNO3、Cu(NO3)2、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Fe粉,充分反应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Ag、Fe、Cu,可能有Al
B.滤液中溶质只有Fe(NO3)2、Al(NO3)3
C.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有Al(NO3)3
D.滤液中一定有Fe(NO3)2、Al(NO3)3可能有Cu(NO3)2
10.(2分)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4分)正确写出下列对应的化学符号.
(1)氢氧根离子 .
(2)两个硅原子 .
(3)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
(4)硫酸分子 .
12.(4分)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
(2)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3)“湿法炼铜”是指将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从而得到铜: ;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
13.(2分)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习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贴春联.因为墨汁中的碳单质常温下具有 ,使得春联能贴在门边长久而不褪色.
(2)春节喝糖水,一年甜蜜蜜.已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已知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5g.现将15g蔗糖投入到50g水中使之充分溶解,该蔗糖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若要让蔗糖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办法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 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③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 ④恒温蒸发适量水 ⑤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盐酸和镁条.
14.(6分)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停止加热时,应先 ,在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15.(8分)图1和图2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所使用的一些装置和仪器。
(1)从图1的装置中任意选择一种仪器,写出它的名称: ,简要说出它的一种用途: ;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文字表达式: ,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图1中的 (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 。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选择图2中的 (填字母)仪器进行组合。欲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收集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火焰熄灭,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若火焰不熄灭,则可能的原因是 。
16.(6分)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0g放入大试管中进行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
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3.5
剩余固体质量/g
5.1
4.5
4.2
4.08
4.08
4.08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氯酸钾中钾、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3)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陈寿中学九年级(下)首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解答】解:A、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块制成冰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活性炭吸附甲醛气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解答】解:A、金刚石硬度大,决定了金刚石可做玻璃刀,故A正确;
B、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决定了石墨用做电池电极,故B错误;
C、不锈钢有导热性,决定了不锈钢可制作水壶,故C正确;
D、钛合金抗腐蚀性强,决定了钛合金可制造船舶设备,故D正确。
故选:B。
3.【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防发生火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视要平视,应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4.【解答】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钒,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故选:C。
7.【解答】解:A.由单宁酸的化学式C76H52O46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由单宁酸的化学式C76H52O46可知,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C.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52):(16×46)=912:52:736,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D.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6×46)≠57:23,故错误。
故选:D。
8.【解答】解:A、KMnO4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
B、O2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故B错;
C、CuO、MnO2、Fe3O4都是黑色物质,故C正确;
D、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D错。
故选:C。
9.【解答】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铁部分发生了反应,所以一定有银、铜被置换出来因此,只能得到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Fe的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故A错误;
B、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有AgNO3、Cu(NO3)2,故B正确;
C、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有AgNO3、Cu(NO3)2,故C错误;
D、滤液中一定有Fe(NO3)2、Al(NO3)3可能有Cu(NO3)2,故D错误。
故选:B。
10.【解答】解:A、由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至完全反应,乙用的时间少,丙用的时间多,由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乙>甲>丙,故选项说法正确。
B、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正二价金属的硫酸盐和氢气,由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向横坐标做垂线,找出同一时间,与斜线的交点越高,则产生的氢气越多,甲高于乙,乙高于丙,则至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化合价相同,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产生氢气质量越多,说明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则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来自于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多,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越多,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解答】解:(1)氢氧根离子的符号为OH﹣,故填:OH﹣.
(2)两个硅原子就是在硅原子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Si.
(3)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就是氯化铝化学式中铝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3,故填:Cl3.
(4)硫酸分子的符号为H2SO4,故填:H2SO4.
12.【解答】解:(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从而得到铜,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4)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故答案为:
(1)2Mg+O22MgO;
(2)CO2+Ca(OH)2=CaCO3↓+H2O;
(3)Fe+CuSO4═FeSO4+Cu;
(4)Fe2O3+3CO2Fe+3CO2。
13.【解答】解:(1)贴春联.因为墨汁中的碳单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使得春联能贴在门边长久而不褪色.
(2)由图示可知,有未溶解的蔗糖,该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能溶解蔗糖,故符合题意;
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溶解蔗糖,故符合题意;
③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会析出的蔗糖,故不符合题意;
④恒温蒸发适量水,会析出蔗糖,故不符合题意;
⑤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盐酸和镁条,盐酸与镁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溶解蔗糖,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稳定性;(2)一定;①②⑤.
14.【解答】解:(1)该反应的条件是高温,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①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
(3)继续加热,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试管①中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CuO2Cu+CO2↑;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是为了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故填:(1)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
(3)C+2CuO2Cu+CO2↑;
(4)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2Cu+O22CuO。
15.【解答】解:(1)图1中的仪器有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分液漏斗、锥形瓶等,酒精灯主要是加热仪器;试管可用作少量的试剂的反应容器;铁架台是固定仪器;分液漏斗是添加液体试剂的仪器;锥形瓶是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填:试管;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实验室中常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水,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B来制取;还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或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B;
(3)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用排水法来收集,即用仪器CEF进行组合;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火焰熄灭,说明集气瓶内已充满二氧化碳,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取出导管盖上毛玻璃片;若火焰不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没收集满,可能是由装置漏气造成的;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EF;取出导管,盖上玻璃片;装置漏气。
16.【解答】解:(1)在氯酸钾中,钾、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9:35.5:(16×3)=78:71:96;故填:78:71:96;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则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6.0g﹣4.08g=1.92g;故填:1.92;
(3)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1.92g
=
解得:x=4.9g
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6.0g﹣4.9g=1.1g
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100%≈18.3%
答: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