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年 级 学 科 数 学
上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 题 圆的轨迹问题
教学目标 圆的轨迹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类型一:圆的轨迹问题 一、高考回顾 1(08年高考题).满足条件AB=2, AC=BC的三角形ABC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 答案:2. 解:因为AB=2(定长),可以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其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A(-1,0),B(1,0),设C(x,y), 由AC=BC可得=, 化简得(x-3)2+y2=8,即C在以(3,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又SΔABC=·AB·|yc|=|yc|≤2. 2(13年高考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0,3),直线l:y=2x-4,设圆C的半径为1,圆心在l上. (1)若圆心C也在直线y=x-1上,过点A作圆C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若圆C上存在点M,使MA=2MO,求圆心C的横坐标a的取值范围. 答案:(1)y=3或3x+4y-12=0; (2)a的取值范围为[0,] 解:(1)由题设点C(a,2a-4),又C也在直线y=x-1上,∴2a-4=a-1,∴a=3 ∴⊙C:(x-3)2+(y-2)2=1,由题,过A点切线方程可设为y=kx+3,即kx-y+3=0,则=1,解得:k=0,-,∴所求切线为y=3或y=-x+3 (2)设点C(a,2a-4),M(x0,y0),∵MA=2MO,A(0,3),O(0,0),∴x02+(y0-3)2=4(x02+y02),即x02+y02=3-2y0,又点M在圆C上,∴(x0-a)2+(y0-2a+4)2=1,两式相减得 ax0+(2a-3)y0-(-8a+9)=0,由题以上两式有公共点,∴≤1 整理得:|-6a+3|≤,即(5a2-12a+6)2≤4(5a2-12a+9),令t=5a2-12a+6,则 t2≤4(t+3),解得:-2≤t≤6,∴-2≤5a2-12a+6≤6,解得:0≤a≤. 3(17年高考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2,0),B(0,6),点P在圆Ox2+y2=50上,若·≤20,则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5,1] 二、方法联想 1.定义圆 已知平面上一定点A,则满足PA=r(r>0) 的点P的轨迹是一个圆. 2.阿波罗尼斯圆 结论1:已知平面上两定点A、B,则所有满足=k(k>0且k≠1)的点P的轨迹是一个圆. 3.向量数量积圆 结论2:已知平面上两定点A、B,且AB=m,则所有满足·=λ (λ+>0)的点P的轨迹是一个圆. 推导方法1:取AB中点M,·=(+)(+)=||2-||2=||2-=λ ,所以 ||2=+λ. 推导方法2:建系设点法. 4.距离平方圆 结论3:已知平面上两定点A、B,且AB=m,则所有满足PA2+PB2=λ (其中->0 ) 的点P的轨迹是一个圆. 推导方法1:建系设点法. 推导方法2:取AB中点M.利用余弦定理代入cos∠PMA=-cos∠PMB 化简得|PM|2= -. 推导方法3:取AB中点M.利用“平行四边形四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得PA2+PB2=2(AM2+PM2)=2(()2+PM2)=λ得PM2= -. 5.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 (1)直接法:直接利用条件建立x,y之间的关系F(x,y)=0. (2)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曲线的类型,求曲线方程. (3)定义法:先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4)代入(相关点)法: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0,y0)的变化而运动,常利用代入法求动点P(x,y)的轨迹方程. (5)参数法. 三、方法应用 例1.已知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平面上的动点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 解:由知直线过定点M,由 知定点M为曲线的对称中心,即点M为AB的中点,所以,故点P的轨迹为以M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及内部),所以. 例2.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点在线段AC上,若满足等式·=λ的点P有两个,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λ≤0 (方法一:以AC中点为原点,AC所在的直线为x轴,设P(x,0)(-1≤x≤1) 转化为方程有两解问题;方法二:以AB中点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转化为圆与线段有两个公共点问题;方法三:向量投影法,记AP=x,问题可化为·=·(+)=2-·=x2-x=λ 在x∈[0,2] 上有两解) 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B为圆C:(x+4)2+(y-a)2=16上两个动点,且AB=2.若直线l:y=2x上存在唯一的一个点P,使得+=,则实数a的值为 . 答案:2或-18 (考查弦AB中点的轨迹,点P轨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四、归类研究 *1.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腰AC上的中线BD=2,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2AD,则点A是圆上动点,即求圆上动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直线y=k(x-3)上存在一点P,圆x2+(y-1)2=1上存在一点Q,满足=3,则实数k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考查代入法求轨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已知ΔABC中,AB=AC=,ΔABC所在平面内存在点P使得PB2+PC2=3PA2=3,则ΔABC面积的最大值为 . 答案: (建系转化为两轨迹圆有公共点问题研究面积最值)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0),B(0,4).若圆 上不存在两点P使得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 (知道轨迹的常见结论,更需要知道求轨迹的方法本身) **5.点P是圆C:x2+y2=1上动点,已知A(-1,2),B(2,0),则PA+PB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已知动点轨迹为圆,将PB转化为P到一个定点的距离,即求动点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 ***6.已知椭圆M:+=1(a>b>0)的离心率为,一个焦点到相应的准线的距离为3,圆N的方程为(x-c)2+y2=a2+c2(c为半焦距),直线l:y=kx+m(k>0)与椭圆M和圆N均只有一个公共点,分别设为A,B.点P在圆N上,且=2,则点P的坐标为 . 答案:(-1,1)或(-,) (已知动点到到两个定点距离之比为定值,求定点坐标) ***7. 已知点A(0,1),B(1,0),C(t,0),点D是直线AC上的动点,若AD≤2BD恒成立,则最小正整数t的值为____________. 答案. 4 解析:直线AC的方程为+y=1即x+ty-t=0,设D(x,y),∵ AD≤2BD即AD2≤4BD2, ∴ x2+(y-1)2<4[(x-1)2+y2], +≥表示圆外区域及圆周上的点, 直线x+ty-t=0与圆+=相离, ≥,化简得t2-4t+1≥0, 解得t≥2+或t≤2-.∴ 正整数t的值的值为4. (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8.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F1、F2分别是椭圆C:+y2=1的左、右焦点. 在椭圆C上任取一点P,点Q在PO的延长线上,且=2. **(1)当点P在椭圆C上运动时,求点Q形成的轨迹E的方程; ***(2)若过点P的直线l:y=x+m交(1)中的曲线E于A,B两点,求△ABQ面积的最大值. 解:(1)设Q(x,y),P(x1,y1) ,由题=2知,=2 得(x,y)=2(-x1,-y1) 因为+y12=1所以轨迹E的方程为+=1 . (2)设A(x1,y1)B(x2,y2) 由 得5x2+8mx+4m2-16=0(*) 此式Δ>0 显然成立, x1+x2=-m,x1x2= ,AB=|x1-x2|== 设P(x1,y1) ,由(1)知Q(-2x1,-2y1) ,因为y1=x1+m ,y1-x1=m ,点Q到直线l的距离为d===|m| ,△ABQ面积S=AB·d=*·|m|== 由得5x2+8mx+4m2-4=0 此式Δ≥0 解得0≤m2≤5 ,所以当m2=5 时,△ABQ面积的最大值为6 . (本题考查了求轨迹问题、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弦长公式及函数最值问题,求面积最值时定义域问题易错,隐藏了直线与原椭圆的位置关系,最终二次函数不是在对称轴取得最大值,而是端点处.
教 学 反 思
成为受人尊敬的百年育人集团,让孩子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