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伟大的历史转折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目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 设计思想
目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 设计思想
*
子目关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1.1 设计思想●教材分析
1.2 设计思想●学情分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1.3 设计思想●设计理念
目 录
◆设计思想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 教学目标
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工作的基本史实;培养用唯物史观分析、辨别历史的综合思维能力。
通过教材、教师提供材料和学生积累,经过阅读、分析评价,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工作的基本史实;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归纳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地位;通过对人物评价和史实分析,让学生明确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爱党爱国精神。
2 教学目标
目 录
◆设计思想
◆ 教学目标
◆ 教学过程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 教学重难点
3 教学重难点
目 录
◆设计思想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 教学过程
4.1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全国人民是如何破除“左”倾思想的束缚的?
1.召开时间: 1978年12月 会议地点: 北京
2.重要内容:
①冲破“左”倾错误的束缚,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重大意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它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党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共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1982年底,平反工作基本结束。
1.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C )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2.下列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D )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实行改革开放。
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D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中国网
收集家里有关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的照
片,进行班级展览。
目 录
◆设计思想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
◆ 教学反思
◆ 板书设计
7.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 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伟大转折、历史新时期、领导集体
2.内 容:
3.历史意义: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二、拨乱反正
1.冤假错案平反
刘少奇
2.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目 录
◆设计思想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整节课我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中学生应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爱国信念。
1.新颖的情景导入。本节课我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三位国家领导人的音视频为导入,学生听声辨认。同学们对毛泽东和习近平的历史贡献较为熟悉,那么邓小平的历史贡献又有哪些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内容。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出示“两个凡是”方针后,抛出问题:“你认为两个凡是的说法是否正确?”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畅所欲言。
3.历史与现实结合。以学生熟知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里的几幅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综合国力能有巨大飞跃,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密不可分的,从而有效地把爱国情感融入到习文中。
4.教学资源有效使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紧扣教材内容,达到很好的延伸,也能够较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本课教学中,我有两点遗憾:其一,整堂课节奏较快,未能给予学生充分咀嚼知识的时间;其二,两个子目关系疏理不够,有脱节现象。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做好明智、明鉴,我还需不断地去学习、探究、实践。
*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