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4 14:1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及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0世纪的三大历史性转变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
年的封建帝制;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改革开放:
三大历史性转变的领导者: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位伟人的高贵品质:
①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
②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③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
④热爱和平,敢于创新,探索救国救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哪些挫折和失误?怎样纠正的?
失误:①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②文化大革命;
纠正:召开 七千人大会纠正了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
那么文革的失误有事怎样纠正的呢?
今天我们讲一下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背景
国内:①文革结束后给出现安定团结的局面,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②“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③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国际:①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②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③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夫妻反目为仇,父子断绝关系,同志成为敌人,
这样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阶级斗争更加大 了文化大革命
的动乱...
材料二 文革中经济损失5000亿元人民币,300万干
部蒙受不白之冤,10年没高考······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思考:文革后人们的期盼是什么?
史料链接: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拨乱反正的工作出现了徘徊。1977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继续沿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强调要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果实。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申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认为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正确的,从而阻挠邓小平出来工作。
文革后,什么思想阻碍了党和人民的拨乱反正工作?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的实质在于利用人民群
众热爱领袖,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淳朴感
情,借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性,来树立自
己的地位,搞新的个人崇拜,所以实质
是“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的继续!
“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都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1978年11月 中央工作会议
截止1978年12月,全国29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党委一把手或主要负责人等也纷纷的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
实质:思想解放运动
回顾历史:
近代史上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重大事件:
戊戌变法: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
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时间:1978年12月18日
地点:北京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有哪些?(从思想、政治、组织
三个方面)
(1)思想方面:


(2)政治方面:



(3)组织方面:
冲破了 “左”倾错误,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阶级斗争为纲
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组织路线
请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内容,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有什么变化?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②它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体。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⑤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⑥标志着中国人民富起来。
结合“文化大革命” 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左”倾错误
以阶级斗争为纲
个人崇拜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领导集体






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彻底纠正了“ ”的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确立了 的领导地位
是党的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
毛泽东

邓小平
是__以来党的历史上深远意义的转折
建国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纠正了 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
博古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两条道路及指导思想:
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
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中国建设道路: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道路。
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具有转折意义的 会议 :
①八七会议②遵义会议③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立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会议:
①中共八大②十一届三中全会
形成领导核心的会议:
①遵义会议:毛泽东(第一代)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第二代)
③十四大:江泽民(第三代)
④十六大:胡锦涛
⑤十八大:习近平
指导思想确立的会议:
①马列主义:遵义会议
②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
③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
⑤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
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
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为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平反。
有何重要意义呢?
充分体现了我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敢于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二 、 拨乱反正
1980年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举行刘少奇同志追悼会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
追悼会上致悼词
平反冤假错案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期间,首都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
平反冤假错案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得到解救。
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两年的徘徊时期
十一届三中
全会
思想解放运动
“两个凡是”
导致
促使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掀起
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
全面推进
拨乱反正
保障
作出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
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2.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最重要的决策,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是(  )
A. 冲破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全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抛弃自我封闭和墨守成规的做法,确定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  
C.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及“文化大革命”  
D.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5.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毛泽东 B.华国锋 C.江泽民 D.邓小平
7.中华民族在100多年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