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霞山职业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职业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27 13:4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初三第二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共100分)
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Cl—35.5;Mg—24;Cu—64;Zn—65;Ag-108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 6 B. 8 C. 14 D. 20
2.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木已成舟、水力发电
B. 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C. 酒精挥发、蜡烛熔化
D. 光合作用、木炭燃烧
3.以下是四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置换反应的是 (  )
4.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 (   )
A. 铁+稀盐酸 B. 铜+稀盐酸
C. 银+稀盐酸 D. 铜+硝酸银溶液
5.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 能与稀硫酸反应
D. 其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6.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
A. NaCl、氯化钠、食盐
B. Na2CO3、碳酸钠、纯碱
C. NaOH、氢氧化钠、烧碱
D. CaO、氧化钙、石灰石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 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 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9.25 ℃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
编号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固体完全溶解
剩余少量固体
剩余较多固体
A. 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 实验②说明25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C. 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D. 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 g
10.实验室用图装置模拟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
B. 应先加热Fe2O3再通入CO
C. 红棕色的Fe2O3逐渐变黑
D. 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后可直接排放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
A. Na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B. Mg(Cu):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
C. Cu(NO3)2溶液(AgNO3):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KCl溶液(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1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
B. 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 瓶内装有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
D. 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13.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
B. 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 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 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14.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 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 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 g
15.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向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 C.向一定质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 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二.填空题(2 小题,共 17 分)
16.用化学用语表示:(每空2分,共14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3)2个氮气分子 。
(4)硫酸亚铁是由 和 构成的。
(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6)氯气: 。
17.微观示意图可形象地表示微粒发生的变化。(3分)
(1)请在如图第二、三个方框中,把NH3在纯氧中燃烧(4NH3+3O22N2+6H2O)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2分)
(2)第三个方框中的物质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或”混合物”)。(1分)
三.实验与探究(共 2 小题,20 分)
18.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学习常见的盐的性质后,完成了如下实验。该学习小组对废液杯上层清液的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答案填入空白相应位置。(每空1分,除特别标记外,共8分)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Ⅰ溶质仅为_ _(填化学式);Ⅱ溶质为KCl和BaCl2;Ⅲ溶质为KCl和
_ (填化学式);Ⅳ溶质为KCl和K2CO3;Ⅴ溶质为KCl、K2SO4和K2CO3;Ⅵ溶质为KCl、K2SO4、BaCl2和K2CO3。 【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Ⅵ一定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 __。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分装于甲、乙两支试管中
先向甲试管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Ⅳ、Ⅴ不正确
再向乙试管中 溶液(填化学式)
_
猜想Ⅱ正确
【设计方案】 【交流反思】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实验过程中无须使用AgNO3溶液,其理由是
(用文字表述)(3分)
19.如图是某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每空1分,除特别标记外,共12分)
下面是兴趣小组对干燥剂的探究过程,请参与到其中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干燥剂能吸水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分)
(2)同学们对放置一段时间干燥剂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干燥剂现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猜想1:含有CaO; 猜想2:含有Ca(OH)2; 猜想3:含有CaCO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有热感
含有
②向步骤①加水后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含有Ca(OH)2
③向步骤②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   ?

含有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进行实验】 【实验分析】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②不能确定Ca(OH)2是否存在,原因是  。?(2分)
【改进实验】小明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干燥剂中含有的物质是  。?(3分)
四.综合能力题(共 8 分)
20.工业上利用某废渣【含FeSO4、Fe2(SO4)3及少量CaO和MgO】制备高档颜料铁红(主要成分为Fe2O3)和回收(NH4)2SO4。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背景信息】 a.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3Fe2(SO4)3+12NH3·H2O===(NH4)2Fe6(SO4)4(OH)12↓(铵黄铁矾晶体)+5(NH4)2SO4 (1)步骤③中操作Y的名称是_ 。(1分) (2)加入物质X溶解废渣,X应选用_ (填序号)。(1分) A.盐酸 B.硫酸 C.氨水 D.氢氧化钠 步骤①酸浸时,生成盐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2分)
(3)步骤②通入氧气氧化的目的是 ;工业上对该操作控制在4小时左右为宜,根据如图有关数据分析,影响Fe2+氧化率的变化规律: 。(4分)
五.计算题(10 分)
21.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先称取13.3 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求称取的样品中含NaOH的质量。(5分) (2)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为_ (已经变质的NaOH质量占未变质时NaOH的总质量的百分数)。(2分) (3)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为 ,根据“与NaOH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对照图象,你发现的问题是_ 。(3分)
2019-2020学年初三第二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共100分)
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Cl—35.5;Mg—24;Cu—64;Zn—65;Ag-108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
A. 6 B. 8 C. 14 D. 20
2.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B )
A. 木已成舟、水力发电
B. 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C. 酒精挥发、蜡烛熔化
D. 光合作用、木炭燃烧
3.以下是四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置换反应的是 (  B )
4.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 ( C  )
A. 铁+稀盐酸 B. 铜+稀盐酸
C. 银+稀盐酸 D. 铜+硝酸银溶液
5.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B )
A.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 能与稀硫酸反应
D. 其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6.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D )
A. NaCl、氯化钠、食盐
B. Na2CO3、碳酸钠、纯碱
C. NaOH、氢氧化钠、烧碱
D. CaO、氧化钙、石灰石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 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 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 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9.25 ℃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C  )
编号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固体完全溶解
剩余少量固体
剩余较多固体
A. 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 实验②说明25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C. 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D. 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 g
10.实验室用图装置模拟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
B. 应先加热Fe2O3再通入CO
C. 红棕色的Fe2O3逐渐变黑
D. 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后可直接排放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C )
A. Na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B. Mg(Cu):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
C. Cu(NO3)2溶液(AgNO3):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KCl溶液(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1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D  )
A. 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
B. 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 瓶内装有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
D. 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13.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B )
A. 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
B. 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 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 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14.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 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 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 g
15.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C )
A.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向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 C.向一定质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 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二.填空题(2 小题,共 17 分)
16.用化学用语表示:(每空2分,共14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N2 。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 。
(3)2个氮气分子: 2N2 。
(4)硫酸亚铁是由 Fe2+ 和 构成的。
(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6)氯气:Cl2 。
17.微观示意图可形象地表示微粒发生的变化。(3分)
(1)请在如图第二、三个方框中,把NH3在纯氧中燃烧(4NH3+3O22N2+6H2O)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2分)
(2)第三个方框中的物质属于__混合物_(选填“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或”混合物”)。(1分)
三.实验与探究(共 2 小题,20 分)
18.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学习常见的盐的性质后,完成了如下实验。该学习小组对废液杯上层清液的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答案填入空白相应位置。(每空1分,除特别标记外,共8分)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Ⅰ溶质仅为___KCl__(填化学式);Ⅱ溶质为KCl和BaCl2;Ⅲ溶质为KCl和___K2SO4__(填化学式);Ⅳ溶质为KCl和K2CO3;Ⅴ溶质为KCl、K2SO4和K2CO3;Ⅵ溶质为KCl、K2SO4、BaCl2和K2CO3。 【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Ⅵ一定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BaCl2和K2CO3不能共存__。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分装于甲、乙两支试管中
先向甲试管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Ⅳ、Ⅴ不正确
再向乙试管中_K2SO4或K2CO3_溶液(填化学式)
__产生白色沉淀_
猜想Ⅱ正确
【设计方案】 【交流反思】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实验过程中无须使用AgNO3溶液,其理由是__氯化钾、氯化钡、硫酸钾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_(用文字表述)(3分)
19.如图是某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每空1分,除特别标记外,共12分)
下面是兴趣小组对干燥剂的探究过程,请参与到其中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干燥剂能吸水的原因是 CaO+H2OCa(O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分)
(2)同学们对放置一段时间干燥剂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干燥剂现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猜想1:含有CaO; 猜想2:含有Ca(OH)2; 猜想3:含有CaCO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有热感
含有 氧化钙 ?
②向步骤①加水后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含有Ca(OH)2
③向步骤②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 稀盐酸 ?
产生大量气泡
含有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
CaCl2+H2O+CO2↑(2分)
【进行实验】 【实验分析】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②不能确定Ca(OH)2是否存在,原因是 氧化钙与水反应也产生氢氧化钙 。?(2分)
【改进实验】小明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干燥剂中含有的物质是 CaO、Ca(OH)2和CaCO3 。?(3分)
四.综合能力题(共 8 分)
20.工业上利用某废渣【含FeSO4、Fe2(SO4)3及少量CaO和MgO】制备高档颜料铁红(主要成分为Fe2O3)和回收(NH4)2SO4。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背景信息】 a.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3Fe2(SO4)3+12NH3·H2O===(NH4)2Fe6(SO4)4(OH)12↓(铵黄铁矾晶体)+5(NH4)2SO4 (1)步骤③中操作Y的名称是_过滤__。(1分) (2)加入物质X溶解废渣,X应选用_B_(填序号)。(1分) A.盐酸 B.硫酸 C.氨水 D.氢氧化钠 步骤①酸浸时,生成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MgO+H2SO4===MgSO4+H2O_(任写一个)。(2分)
(3)步骤②通入氧气氧化的目的是__将FeSO4氧化成Fe2(SO4)3__;工业上对该操作控制在4小时左右为宜,根据如图有关数据分析,影响Fe2+氧化率的变化规律:_温度越高,pH值越小,氧化率越高__。(4分)
五.计算题(10 分)
21.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先称取13.3 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求称取的样品中含NaOH的质量。(5分) (2)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为__33.3%__(已经变质的NaOH质量占未变质时NaOH的总质量的百分数)。(2分) (3)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为_50 g_,根据“与NaOH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对照图象,你发现的问题是__NaOH被中和后滴加稀HCl,为什么没有立即产生气体__。(3分) 解:(1)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对应的变质的前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消耗的盐酸溶液的质量为z。
2NaOH——Na2CO3+2HCl===2NaCl+H2O+CO2↑
80 106 73 44
y x 14.6%z 2.2 g
===
x=5.3 g  y=4 g  z=25 g
含NaOH的质量为13.3 g-5.3 g=8 g
答:称取的样品中含NaOH 8 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