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猜猜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伟人 四川人
被《时代》周刊誉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三起三落”
“中国改革之父”
“中国人民的儿子”新课导入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3、列举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导学提纲十一届三中全会011互动探究张三:兄弟,你看我都瘦成啥样了?连野菜、地瓜干都吃不上呀!你再看看我这穿的?一个补丁连着一个补丁!
李四:我更悲惨啊!文革这些年,我被打成反革命。整天被批斗游街,日子好过吗?
张三:是啊!文革中全国有几百万人被打成右派,连国家主席刘少奇都被迫害死了。都是文化大革命惹的祸呀!
李四:这些年,全国上下整天忙着闹革命,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国家都乱成什么样子了!
张三:这种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
旁白: 1976年四人帮被一举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人们欢欣鼓舞。
历史剧 北京街头的对话背景①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文革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只好露宿街头,在街头的餐馆里捡剩饭吃。上访信背景②提出“ 两个凡是”的方针。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声。“两个凡是”实质:
“左”倾错误的继续背景③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思想理论界引起了巨大震动,引发了席卷中国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影响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都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1978年11月 中央工作会议冬去春来新篇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冬去春来”之会——春天里的宣言书内容①思想上:②政治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意义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②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组织上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邓小平(1904年-1997年)1985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1978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 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 三起三落意义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②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③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中国共产党勇敢的自我改变,适时的正确抉择,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四十余年过去,这次抉择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源源不绝,泽被后世。遵义会议思想纠错领导核心历史地位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共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拨乱反正02互动探究2①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无故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脱。表现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并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1980年5月14日,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和王光美等人一起,将刘少奇的骨灰换装到中央为其特制的骨灰盒中。王光美将脸深情地贴在了盖着鲜红党旗的骨灰盒上面,又一次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刘少奇的骨灰由专机接回北京。王光美和子女们喜读宣布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公报。②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表现为刘少奇平反③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影响表现回眸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据此请回答:
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谁?“救 国之梦” “建国之梦”“强国之梦”分别是指什么事件?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社会
主义制度,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19491956底1978底1966夏1976.10现在共和国史: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
时期两年徘徊
时期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期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线索梳理伟大的 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时间(1)背景(3)内容(4)意义2.拨乱反正① ② ③表现总结归纳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
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B随堂训练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
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
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D3.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回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党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次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2)通过这次会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战略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