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6 20:0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文革”十年动乱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2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 《<文化大革命>简史》
“1966-1976年,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濒临崩溃边缘;学校教学秩序混乱,广大教师受到摧残,青年一代丧失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机会。”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高等教育遭到了空前的损失。1971年,“四人帮”一伙炮制了“两个估计”(即“文革”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的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一阶段,高校一度停办,许多高校知识分子受到冲击,教师被下放到基层。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文化大革命”中制造的大量冤假错案,全国被整人数包括受牵连者在内约有1亿人之多,占国家人口总数的1/9。
——朱红勤:《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及意义》
经过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文革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只好露宿街头,在街头的餐馆里捡剩饭吃。
上访信
2、两个凡是观点:

阶级斗争为纲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它违背客观规律,“左”倾错误的继续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
1978年,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思想理论界引起了巨大震动,引发了席卷中国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
基本内容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意义: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怨假错案第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1977年1月10日,邓小平给中央写信,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同年7月21日,他又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发言,强调要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指出"两个凡是"的错误。邓小平的上述意见为全党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在政治上指明了方向。
在组织上,1977年12月,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组织部部长,主持平反工作。中组部和各级党组织,发动几十万干部和广大群众,集中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打开了平反工作的新局面。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撤销中共中央曾经发出的关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和"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件,为这两个错案和"二月逆流"正式平反。
同时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人所作的错误结论,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这标志着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开始了,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全面铺开。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者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无故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脱。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并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
1980年5月14日,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和王光美等人一起,将刘少奇的骨灰换装到中央为其特制的骨灰盒中。王光美将脸深情地贴在了盖着鲜红党旗的骨灰盒上面,又一次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刘少奇的骨灰由专机接回北京。
王光美和子女们喜读宣布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公报。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2、拨乱反正的结束: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指出:建国以来32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党的路线和方针也出现过偏差。“文化大革命”前就有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严重错误。《决议》认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对于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但是,毛泽东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决议》全面概述了毛泽东思想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决议》指出,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这种态度是错误的。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并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样的错误,也是错误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决议》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现场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2、两个凡是观点:
3、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4、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2、拨乱反正的结束:
3、意义: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B.“两个凡是”的方针 C.阶级斗争为纲 D.“共产风”现象
2、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
A.“两个凡是”的提出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