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9 07:5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徘徊:两个凡是的束缚

一方面,从中国自身的情况看,“文革”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状态。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当时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慢慢来,不要着急;
照过去方针办;
你办事,我放心。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
3
5
2
4
邓小平,1976年1月19日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
1966年“文革”开始后,邓小平失去一切职务,并被下放江西。
1973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恢复副总理职务,开始代替周恩来分管国务院工作。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他一生历经三落三起,终成领导核心。
他被西方人称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毛泽东评价他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
而他自己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历史的转折关头,人民再次选择了他!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
信中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评,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河。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石激起万层浪。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与地位
促进了思想解放,加快拨乱反正
打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为实现历史转折作好了思想准备
是一场意义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转折: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1978年12月18—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邓小平,1979年1月1日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的头像赫然再次被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不过,这次显然更具有冲击力,因为他被评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
请思考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时代周刊》为什么会选择邓小平为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请你对这两次会议做一个对比?
三、推进:拨乱反正的展开
从1979年开始,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究、严肃认真、光明磊落的态度开始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到1982年底,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三年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有300多万干部得到平反昭雪,47万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无辜受牵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脱 。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并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一生。
VS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王光美忆刘少奇临终遗言
没有时间限制的平反、没有空间限制的平反
一步到位、不留尾巴的平反,人类历史上最快捷的平反。
四、作出《历史决议》,完成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一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二是公正评价功过是非
三是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四、作出《历史决议》,完成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一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二是公正评价功过是非
三是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历史决议》主要内容
对建国3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了功过是非。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四、作出《历史决议》,完成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一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二是公正评价功过是非
三是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四、作出《历史决议》,完成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一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二是公正评价功过是非
三是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预示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高潮的到来。
四、奋飞:伟大征程的起步
四、作出《历史决议》,完成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一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二是公正评价功过是非
三是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
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2
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3
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4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
我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普通的理论工作者。这40年我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新胜利,中国富起来了,中国马上要强起来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中华民族真的走向了伟大的复兴。
——胡福明(1978年《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1.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场讨论是针对(  )

A.“文化大革命”积累下来的问题 B.“两个凡是”的方针

C.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问题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次讨论得出的结论是(  )

A.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D.反对个人崇拜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的“伟大转折”的含义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4.1980年5月,“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________的名誉得以恢复(  )

A.刘少奇????????B.贺龙    ?C.陈毅 ????????D.彭德怀

5.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重大意义是标志着(  )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

C.中国共产党在组织路线上完成拨乱反正 D.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6.唯物史观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

A.①②? ? ? ?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了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这次会议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上述材料中的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一个人的勇气变成了一群人的执着;
一群人的执着引发了一场真理的讨论;
一场真理的讨论推动了一次会议的召开;
一次会议的召开影响了一个国家的进程。
不忘来时路,致敬改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