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导入新课
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落三起”
“第一落”: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第一起”:1933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
“第二落”: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
“第二起”: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
“第三落”: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
“第三起”: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
学习目标
1.“文革”积累了很多政治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革”错误;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
2.1977年2月,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两个凡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没有‘两个凡是’啊,毛主席也没有‘两个凡是’啊,毛主席在这个时间,在这个地点,在这个问题上讲的事,在另外一个时间,另外一个地点就不能同样照搬了嘛,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决定嘛。”
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性质: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1、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时间:1978年12月
1978年12月18-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视频记录
2、会议内容——思想路线:
2、会议内容——政治路线:
2、会议内容——组织路线:
形成了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
党的第二代
中央领导集体
内容
路线 纠正错误 树立正确路线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冲破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的严重来缚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
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共同社》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联社》
外媒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转折点,人民的生活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实现温饱奔小康,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百姓眼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
政治
组织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彻底纠正了“ 左 ”的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纠正了 博古 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
确立了 毛泽东 的领导地位。
是 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 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1)主要工作
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刘少奇的追悼会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胜利完成
有效的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文革”结束后,在邓小平支持下,高考制度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
知识拓伸——恢复高考
1977年高考考生步入考场
1977年高考考生准考证
视频:恢复高考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两年的徘徊时期
十一届三
中全会
思想解放运动
“两个凡是”
导致
促使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掀起
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
全面推进
拨乱反正
保障
作出
本课小结
随堂检测
1.“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藩篱。首先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粉碎“四人帮” D.为刘少奇冤案平反
A
2.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
3.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
A.“两个凡是”的提出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
4.“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于某次会议上提出的战略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的成效之一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此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一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A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一种什么方针? 提出这种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 ”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两个凡是”的方针。“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继续。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