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5 16:3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总路线(1958年)
大跃进(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列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56—1966),我们党出现了哪些失误?
“ ‘文革’十年动乱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2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
毛主席热爱我热爱,毛主席支持我支持。毛主席指示我照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国民经济损失巨大
盲目的个人崇拜
文革后的中国

1957年至1976年,受政治迫害人数上亿,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
“文革”中,我国少培养100多万大学生和200多万中专生。我国出现了长达十年以上的“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文盲和半文盲达2.3亿人。
民主法治遭到破坏
科技文化发展
受阻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上访信
文革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只好露宿街头,在街头的餐馆里捡剩饭吃。

日本奇迹恢复


文革期间,日本崛起,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中国何去何从?




中国现代史













1949年
1956年
1978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十年探索时期
十年文革时期
新民主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过渡时期

1966年
1976
两年徘徊

1992年
计划经济时期
逐步建立社义市场经济时期
体制改革时期
市场经济时期

1953年
新中国历史分期





历史再一次选择了邓小平
邓小平(1904年-1997年)

邓小平(1904年-1997年),四川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
政治上“三落三起”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第一起”。
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是邓小平之“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邓小平之“第二起”。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邓小平之“第三起”。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学习目标

1、了解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背景、过程、意义。(重点)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和意义。

重、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历史上一个伟大转折点。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以阶级斗争为纲
“两个凡是”
注意:
“两个凡是”记笔记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实质:“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

影响:束缚人们思想,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满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6.9——1978.12)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个凡是”的提出
PK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

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注意:性质记笔记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议,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邓小平
意义: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指导思想)
注意:“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意义记笔记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召开:

时间:1978年12

地点:北京

指导方针: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注意:本页记笔记
3、会议内容:
(1)思想路线: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注意:本页记笔记
内容
路线 纠正错误 树立正确路线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阶级斗争”为纲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伟大的历史转折
新思想
新中心

新核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8——2020)
新时期
1978年
彻底纠正了“ 左 ”倾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 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意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 _____年召开的_____________,完成了党的_____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__________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
改革开放
注意:本页记笔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2年底,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1、平反冤假错案
二、拨乱反正
邓小平在刘少奇追悼会致悼词
刘少奇的追悼会
注意:本页记笔记


















(1898年-1969年)


















 5月19日,遵刘少奇遗嘱,亲属将其骨灰撒向大海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刘少奇遗言
——王光美忆刘少奇临终遗言
王光美(1921年—2006年):中国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有很多身份:大家闺秀、数学女王、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的女硕士毕业生、万人仰慕的第一夫人、十二年的阶下囚,以及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1979年,在入狱12年后,王光美重获自由。她的宽容心,她的慈祥,她的善举,她一颗母爱的灵魂,依然让万众景仰!2006年10月31日凌晨3时,王光美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5岁。
王光美:历经磨难?不改宽容
平反冤假错案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得到解救。

时间:1981年
会议名称:中共第十一届六中全会
通过文件: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高考,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1978年 2019年
国内生产总值 3645.2亿
(占世界总量的2.5%,排名第15) 900309亿
(占世界总量的16%,排名第2)
贸易出口额 97.5亿
(占世界总量0.7%) 24800亿
(占世界总量14%)
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40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世界银行
邓小平矮小的身材中到处都迸发着活力。在激荡的中国,他经历3次政治风暴的浮沉。邓小平的泰然风骨便是在这场生与死的搏击中获得的。骤然一见,虽貌似平淡,但其表情里却蕴含了坚忍不拔、勤恳实干的品质。
--平山郁夫(日本日中友好协会会长)
很多方面表明,邓小平是惟一能经受各种挑战的领导人,虽然1978年以前,邓小平还不能和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相媲美,但在最近的五年中,他在物质进步、社会安全、自由民主以及贯彻四个现代化政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却是他前面任何一个领导人都没有过的。
如果说毛泽东是一个富有想象的理想主义者,周恩来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那么邓小平则是一个富有勇气的改革家。一个坚持斗争并斗争到胜利的对抗主义者。
——[美]戴维·W·张:《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
1979年1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在1979年第一期的序言中曾这样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毫无疑问,这个"壮举"的动力来源于对社会主义的重新思考,来源于敢于解放思想的强大勇气。
1980年,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内乱,在欧美国家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他们的制度能够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而我们没有办法来阻止它,确实说明我们的制度是不完善、不成熟的。

——邓小平
三、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推动我国依法治国进程
本课小结


思想
基础
工作重心转移


两个凡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注意:本页记笔记
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
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
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

伟大的历史转折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方向。
回眸历史
注意:本页记笔记
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巨变: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三次巨变: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
救国
建国
强国
注意:本页记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