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列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56—1966),
我们党出现了哪些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数据来自《世纪伟人邓小平》,主编:侯树栋 许志功11957年至1976年,受政治迫害人数上亿,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2大跃进文革期间,国民收入损失6200亿元(超过1949到1979年基本建设投资六千亿元)3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290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香港4240美元,韩国1520美元,世界排名117位之后,属贫穷国家)历史再一次选择了邓小平 你认为在20世纪,哪三位“历史伟人”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次历史巨变
—— 辛亥革命,
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历史巨变
——成立新中国、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历史巨变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行改革开放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1904年 8月22日生。
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
5岁入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
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
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第一落”: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第一起”:1933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 “第二落”: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
“第二起”: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 “第三落”: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
“第三起”:1977年 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恢复了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 。 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落三起”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仍是:阶级斗争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⑴1977年2月,“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1. 国内背景华国锋1978年9月20日 星期二 阴
文革结束后,我一直期待着平反昭雪……
而中央领导又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难道这是真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人物,难道他们的话都是真理?我很迷惑……
通过近几天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我仿佛找到了答案……一位老教授的日记(一)(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恢复邓小平党政军领导职务的决议。邓小平在会上讲话,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指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写给中共中央的信手迹邓小平题字“实事求是”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频繁大规模的出国考察学习潮。
1976年7月1日—1977年7月,出访300多次。
出访中,科技教育考察最显著。出访国:一是发达国家,如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如南斯拉夫、罗马尼亚。
2.国际背景 一是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出访欧洲五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士、丹麦、比利时。
法国有一座水电站,全部用计算机控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
法国有一座钢铁厂,从采矿到轧钢,年产350万吨钢,职工只有7000人(当时武汉钢铁厂年产230万吨,职工6.7万人)。
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听说你们资金困难,我们愿意提供支持,50亿美元怎么样,用不着谈判,现在握握手就算定了!
黑森州副州长表示可提供200亿美元存入中国银行供使用。
北威州州长在宴会中提出,如我愿接受50亿美元,可以马上定下来,接受200亿美元,宴会后谈判一小时就可定下来。
2.国际背景: 二是邓小平率团出访日本:日产公司、新日铁公司钢铁厂、松下公司电器厂
邓小平说:今后我们要搞现代化,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准备吸收外国技术和资金。没有电子工业,现代化无法实现,因此我希望你们的电子工业到我们那去,……松下老先生,你能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帮点忙?
松下幸之助不假思索地答道:无论什么,我们都将全力相助。
三是邓小平出访新加坡
邓小平说:考察怎么利用外资。新加坡从外国人所设的工厂中获益。首先,外国企业根据净利所交的35%税额归国家所有;第二,劳动收入都归工人;第三,外国投资带动了服务业。这些都是(国家的)收入。
2.国际背景
受此影响,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了深刻认识:
材料: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任何时候不能把贫穷作为社会主义的骄傲。四人帮鼓吹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也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是一种谬论,是对社会主义的歪曲甚至污辱。向穷的方向发展,这不能叫社会主义。
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止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
2.国际背景 中央工作会议:印发《新加坡的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经济为什么能高速发展》等简报。
在学习简报基础上,与会者进行讨论,使得改革开放的决策进一步具体化。2.国际背景 闭幕会,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再不实行改革,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不仅新引进的企业要按人家的先进方法去办,原有企业的改造也要采用先进的方法。2.国际背景 3.时间 5.内容 4.地点1978年底(12月18~22日)北京 ①思想上: 冲破“左”倾错误,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共同社》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联社》 外媒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转折点,人民的生活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实现温饱奔小康,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百姓眼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6.意义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合作探究一】材料研读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左”倾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个人崇拜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领导集体思
想政
治组
织乱正拨反(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有哪一次同样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背景、内容、领导核心、意义)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彻底纠正了“左”
的错误思想确立了毛泽东
领导地位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挽救党、红军、革
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合作探究二】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1.主要工作 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刘少奇的追悼会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并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1980年5月14日,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和王光美等人一起,将刘少奇的骨灰换装到中央为其特制的骨灰盒中。王光美将脸深情地贴在了盖着鲜红党旗的骨灰盒上面,又一次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刘少奇的骨灰由专机接回北京。为刘少奇平反王光美和子女们喜读宣布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公报 5月19日,遵刘少奇遗嘱,亲属将其骨灰撒向大海为刘少奇平反 2.完成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被解救。 知识链接 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现场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1981年7月25日 星期五 晴
今天真是个特殊的日子,去年的这个日子,我被摘除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我得到了平反,我重新登上了讲台!今天,儿子又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真是令人振奋!
十一届三中全会真是让我们家扬眉吐气。晚上,我们举杯庆祝,全家人热泪不止……感谢党,感谢邓小平同志!感谢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位老教授的日记(二) 从共产党一系列的纠错中,你发现中国共产党有什么优良传统?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合作探究三】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课堂小结
内容思想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上: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组织上:健全民主、加强法制背景(准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人、一次会议、一项决策、一次转移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时间、地点、组织者意义背景
意义线索梳理19491956底1978底1966夏1976.10现在共和国史: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
时期两年徘徊
时期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期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回眸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据此请回答:
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谁?
“救国之梦” “建国之梦”“强国之梦”分别是指什么事件?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社会
主义制度,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