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8 08:2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共和国史
1949年
1956年底
1966年
1976年
现在
过渡时期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
时期
温故知新
1978年底
徘徊时期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目标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2·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3·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及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自学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两个凡是”的具体内容?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会议内容?(思想、政治、组织)会议的意义?
3、拨乱反正的表现、完成的标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背景
①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文革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只好露宿街头,在街头的餐馆里捡剩饭吃。
上访信
背景
②提出“
两个凡是”的方针。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实质:
维护个人崇拜,“左”倾错误的继续
影响:束缚人们思想
背景
③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思想理论界引起了巨大震动,引发了席卷中国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影响
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时间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
内容
思想上:
政治上:
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组织上: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作出新决策
意义
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两个“凡是”
“左”倾路线
(从主观出发)
“阶级斗争为纲”
“左”的思想指导下的中央领导人个人崇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结合“文化大革命”
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想一想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有哪一次同样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
(背景、内容、领导核心、意义)
1935.1
遵义会议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深远意义的转折,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挽救党、红军、革命,中共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意义
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②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邓小平(1904年-1997年)
1985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1978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
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
三起三落
意义
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②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③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群众争购刊有全会公报的报纸
拨乱反正下册
①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表现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并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
1980年5月14日,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和王光美等人一起,将刘少奇的骨灰换装到中央为其特制的骨灰盒中。王光美将脸深情地贴在了盖着鲜红党旗的骨灰盒上面,又一次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刘少奇的骨灰由专机接回北京。
王光美和子女们喜读宣布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公报。
②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表现






 5月19日,遵刘少奇遗嘱,亲属将其骨灰撒向大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③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影响
表现
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高考,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伟大的
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时间
(1)背景
(3)内容
1978年12月  
(4)意义
2.拨乱反正



北京  
表现
思想、政治、组织
邓小平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伟大转折、改革开放
回眸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据此请回答:
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谁?“救
国之梦”
“建国之梦”“强国之梦”分别是指什么事件?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救国之梦”
“建国之梦”
“强国之梦”
巩固提升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的转折是指(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开国大典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领导核心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B
D
B
巩固提升
4、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
)年
A
、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哪次会议通过的(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四中全会
D、十一届六中全会
D
C
D
巩固提升
7、材料:(1982年的深圳)
仙湖植物园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1)为了实现邓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上通过的?
(2)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回顾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历程,完成探究:
(1)在1954年之前,作为临时宪法的文件是什么?它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第一部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它是什么性质的宪法?
(3)在
文化大革命中什么事件反映出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5)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共同纲领》
第一届全国人们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性质
刘少奇案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
公民的民主权利,提高公民遵纪守法的意识。
2.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C
课堂检测
3.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D
课堂检测: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D
B
2、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该试验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性试点。我国在哪一次重大会议上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二大
3、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上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4、下面两幅图说明新时期我国
(
)。
A.完善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
B.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初步奠定
D.有效地杜绝了各种违法行为
B
5、“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A.孙中山和毛泽东
B.孙中山和邓小平
C.毛泽东和邓小平
D.刘少奇和邓小平
C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B
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
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
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D
3.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