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初二年级 历史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方法之一):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过渡
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
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大庆群众游行第二篇章“改革开放”,由“关键抉择”“希望田野”“春潮滚滚”“与时俱进”“一国两制”“跨越世纪”“科学发展”“众志成城” “圆梦奥运”九个方阵组成。
一、徘徊的时代(1976年-1978年)
当时(1978年),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78年为241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香港4240美元,韩国1520美元),世界排名117位之后,属贫穷国家。
“文革”中,我国少培养100多万大学生和200多万中专生。我国出现了长达十年以上的“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文盲和半文盲达2.3亿人。
——《世纪伟人邓小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党需要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国家需要政治生活正常化,健全民主和法制
人民希望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科教文化事业
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学好文件抓住纲》 1977.2.7
党需要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国家需要政治生活正常化,健全民主和法制
人民希望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科教文化事业
“两个凡是”阻碍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
真理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97页
? 1963年11月,中共中央发表《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此文打印出来后,毛泽东修改时,加注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该文原稿现保存于中央档案馆。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目的:
性质:
意义:
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当乘坐新干线列车前往京都的邓小平在回答记者谈感受时,意味深长地说:“一个字,‘快’。像是有人在推着我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邓小平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见所闻令他意识到,中国要迎头赶上世界的脚步,就必须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都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1978年11月 中央工作会议
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指导思想。
二、转折的盛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北京)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思想上: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政治上: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组织上:
主要内容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1978年12月25日)
这次会议虽然华国锋仍担任党中央主席,但就确定党的指导思想、决定改革开放重大方针政策来说,邓小平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两个“凡是”
“左”倾路线
“以阶级斗争为纲”
“左”的思想指导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拨乱
反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三、拨乱反正的展开
1.平反冤假错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只有坚决地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才能够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维护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崇高威信。”
彭德怀元帅和陶铸副总理得到了平反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举行
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2.恢复高考制度
三、拨乱反正的展开
四、作出《历史决议》,完成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一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二是公正评价功过是非
三是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三、拨乱反正的展开
四、作出《历史决议》,完成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一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二是公正评价功过是非
三是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对建国3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了功过是非。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思想
基础
十一届
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
引发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本课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大庆群众游行第二篇章“改革开放”,由“关键抉择”“希望田野”“春潮滚滚”“与时俱进”“一国两制”“跨越世纪”“科学发展”“众志成城” “圆梦奥运”九个方阵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