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教案 函数与方程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一轮复习教案 函数与方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04 19:3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函数与方程(高三第一轮复习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函数与方程》内容。函数与方程在高中数学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考对函数零点的考查有:(1)求函数零点;(2)确定函数零点的个数:(3)根据函数零点的存在情况求参数值或取值范围。题型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又有解答题,客观题主要考查相应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主观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
本节课通过对函数零点的讨论,将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与函数图像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它既揭示了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对函数知识进行了总结拓展,同时将方程与函数图像联系起来,渗透了“数形结合”、“方程与函数”等重要思想。
学情分析:
这是一个理科的普通班,学生基础普遍不扎实,学生具有强烈的畏难情绪,且眼高手低。通过高一高二的知识积累,学生虽然对本节内容有简单的认识,但是时间较长,知识点大多遗忘。所以,在本课开始前,先通过简单的知识梳理让学生把知识点贯穿起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知识点拓展。
设计思想:
教学理念:以第一轮复习为抓手,让学生把各个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原则:夯实基础,注重各个层面的学生。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师生互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清函数零点、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方程的根三者之间的关系;弄清零点的存在性、零点的个数、零点的求解方法等三个问题。
过程与方法:利用已学过的函数的图像、性质去研究函数的零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提高辩证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零点,方程的根,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三者之间的互相联系。
难点:零点个数问题,含参数的零点问题。
教学程序框图:
(
知识梳理
课前练习
典型例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梳理
基本知识点,以填空形式呈现,学生课前准备
相对应知识点做简单的基础训练
对基础训练的补充,重点讲解
零点个数
和含参问题
对本节课内容做回顾和总结
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的巩固及补充
)
教学环节与设计意图:
(一)、知识梳理
(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
)对于函数
,把使
的实数
x
叫做函数



2
)函数
的零点
方程

函数
的图像与
x
轴交点的

2
、零点存在定理
若函数
在区间
上是一条
的曲线,并且有
0
,那么函数
在区间

至少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对于区间
上连续不断且
的函数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
,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
,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

)
设计意图:第一部分知识梳理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内容,结合相关知识整理出“函数与方程”的知识体系。
学情预设:教师在课堂上做简单梳理,对关键知识点加以补充说明,一般花5分钟左右时间。知识点1,提问函数的零点是点吗?让学生明确零点不是点,而是使得所对应的x的值。知识点2,提问定理里面为什么是“至少有”?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思考零点的本质就是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把函数零点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去解决。
(二)课前练习
(
1
、函数
的零点是

2
、设
是方程
的解,则
属于区间(

A
、(
0

1

B
、(
1

2

C
、(
2

3

D
、(
3

4

3
、若函数
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用二分法计算,其参考数据如下:
那么方程
的一个近似根(精确到
0.1
)为(

A

1.2
B

1.3
C

1.4
D

1.5
)
设计意图:第二部分课前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让学生在实战中暴露薄弱知识点,教师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加强指导,使学生达到巩固双基的目的。
学情预设:1、求函数的零点实际上是求方程的根,学生往往会误认为求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2、方程的解是函数的零点,而零点所在区间问题需要利用零点存在定理求解,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自然对数e的大小;
(三)典型例题
题型一:确定根与零点的个数
例1、函数的零点的个数为(
)个
A、0
B、1
C、2
D、3
(
变式练习:
函数
在定义域内零点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
小结:判断方程的根的个数,函数的零点个数等问题,常用方法有:①利用函数零点定理;②利用函数图像,将方程的解转化为两个函数图像交点的横坐标;③解方程得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例题2和变式主要解决函数零点问题,讲练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教师的点评,提高学生对关键问题的认知水平。
学情预设:学生解决例1可能会不顺利,所以在讲解的时候让学生明确三个等价关系,进而拓展到一般情况,对于函数的零点也可以看成是函数与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将求函数零点问题转化为求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这样学生解决变式练习的时候就能够有的放矢。
(
题型二:含参数的讨论

2
、已知函数

1
)若函数有两个零点,其中一个零点在区间
内,另一个零点在区间
内,求
m
的取值范围

2
)若函数的两个零点均在区间
内,求
m
的取值范围
变式练习:
若函数
有三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设计意图:第三部分典型例题精选了与此知识点向对应的常见题型,为复习的知识点做进一步的巩固。对典型例题的处理方式一般为讲练结合,课上学生先花部分时间去做,做完一个例题,教师给予相应的点评或说明。
学情预设:研究根与零点的分布,如果是二次函数,可利用判别式与韦达定理,也可以用数形法;如果是高次方程或超越方程,则要利用导数法或数形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讨,大家可以谈谈,本节课自己体会最深刻的是什么?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总结:
知识技能方面;
过程与方法方面
情感方面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深化知识理解,完善认知结构,领悟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
1、(2012北京卷)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个
A、0
B、1
C、2
D、3
2、已知函数,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函数无零点
函数有且只有一个零点,且该零点在区间内
函数有两个零点,其中一个为正数,另一个为负数
函数有且只有一个零点,且该零点在区间内
3、已知函数(且)有两个零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4、已知函数,若函数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5、若函数在原点左侧至少有一个零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高三一轮复习课,主要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步来展开。
第一步,打通学生的知识关节,让学生了解有哪些知识点,并通过简单的练习,知道这些知识点所对应的基本题型是什么。
第二步,通过课上师生共同探讨典型例题,让学生明确三个问题的解法,明确零点转化的思想,并通过多媒体投影等方式,呈现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吸取教训。
第三步,通过课上小结及课后作业,对本节知识点加深理解,特别是对通式通法的把握上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不足之处在于复习课应该整理知识、技能,但形式上、方法上可以多样化,以数学题带知识复习,但是怎样选题、应该以什么为线索选题却大有学问,否则容易上成习题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让学生全面参与,不能就题论题,最好还是要有点拨与总结,有新东西,像华罗庚所说的“生书熟讲,熟书生讲”。要做到这样,还需要多多研究新课程,积极探索复习课的创新设计。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