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07 08:0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肯定只有一种生成物。
D.缓慢氧化肯定是氧化反应。
2.海水中离子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由此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海水中离子带的正电荷多负电荷少
B.海水是溶液,均一稳定的原因是其溶解的粒子大小和水分子差不多
C.海洋呈蓝色,表明将海水蒸发后得到的盐一定是蓝色的固体
D.海水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4.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或干冰)用途的是
A.人工降雨
B.灭火
C.火箭燃料
D.制碳酸饮料
5.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类社会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水。自来水厂将带有病菌的天然水经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其中最关键的水处理环节是(

A.沉降
B.过滤
C.吸附
D.杀菌
6.下列归纳和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一定是单质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7.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方法。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B.实验2可以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酸
C.实验3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D.实验4呈现出的不同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B.凡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C.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及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D.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9.空气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
B.新鲜洁净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C.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不能用肥皂水来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CO2+H2O→H2CO3
B.HgO→O2+Hg
C.C2H2+O2→CO2+H2O
D.CaCO3+HCl→CaCl2+CO2+H2O
1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铁丝浸入稀盐酸,形成黄色溶液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将浓硝酸滴入鸡蛋清,蛋清变黑
1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用白醋可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B.夜晚发现液化气泄露应立即开灯检查
C.补铁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D.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煤炉旁放一盆水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
B.二氧化碳能灭火,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
C.用墨写的字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14.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B.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C.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D.碳酸水+二氧化碳
15.下列关于水的电解实验(如图所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生成物的性质
C.试管a中的气体是氧气,试管b中的气体是氢气
D.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填空题
16.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A.蒸馏水  B.河水   C.自来水
(2)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实验时,常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目的是_______;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地方的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并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4)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_________。
17.根据下列的三个实验图,回答问题:
(1)A实验中的错误导致量出的液体体积将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B实验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回答一点)。
(3)C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1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用文字表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
;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3)小明同学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建议到
时再收集;实验结束时小明发现发生装置中的试管破裂了,请分析造成该实验事故的原因可能是:

,②

(4)小华同学欲用图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气体应从
(选填“a”或“b”)口进入,并用
靠近另一导管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19.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
(1)仪器甲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此反应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所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是(
)→(
)→(
)(填装置字母代号)。
(3)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右图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
端通入(填“a”或“b”)。
三、推断题
20.A、B……H
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B是氧化物,G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E: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_______(填物质名称)检验H气体的存在。
21.工业上以大理石和赤铁矿为主要原料制取B和G,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D、G为单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工业制取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G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实验题
22.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块状石灰石、稀硫酸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要制取二氧化碳,除了②⑤号仪器外,还需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检查反应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用止水夹夹紧②的橡胶管,向⑤中加水至其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2)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填名称),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水面下的导管口出现__________时,可以开始收集气体;实验结束前要先将导管口_______________,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3)若补充一种药品_________(填名称),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升科学素养。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请完成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制取气体:
气体
反应物
实验装置
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
O2
_____

_____
CO2
石灰石、稀盐酸
_____
_____
(3)探究碳单质的还原性
①将图中的Ⅰ、Ⅲ装置连接,在Ⅰ装置的A中加入碳粉和氧化铜粉末并加热,证明碳单质具有还原性可在Ⅰ装置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②若上述反应中既有CO2又有CO生成,要证明有CO2生成并收集CO,B、F中都加入澄清石灰水,E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目的除去CO2),证明有CO2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F的作用是_____,若G用于收集CO,应对G装置进行的调整是_____。
五、计算题
24.将适量二氧化碳通入200
g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208.8
g碳酸钠溶液,请计算:(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
(1)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2)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
25.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及盐酸的挥发忽略不计).试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D
6.B
7.A
8.B
9.C
10.A
11.A
12.A
13.A
14.C
15.D
16.A
增强导电性;
氢气(或H2);
氢元素、氧元素
肥皂水;
煮沸;
吸附色素和异味;
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17.偏小
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或玻璃仪器没洗干净)
探究水的组成
18.(1)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2KMnO4K2MnO4+MnO2+O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气泡均匀连续冒出①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②试管没有预热(或③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④当氧气收集完毕后,没有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来,便先撤走酒精灯)(4)a;带火星的木条
19.(1)集气瓶
(2)2H2O22H2O+O2↑
BFD
(3)Zn+H2SO4=ZnSO4+H2↑
b
20.KMnO4
H2O2
C+O2CO2
澄清石灰水
21.CaO
Fe
CO2+C2CO
Fe2O3+3CO2Fe+3CO2
22.
⑥⑦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水柱高度不变
试管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连续均匀的气泡时
移离水面
锌粒
Zn
+
H2SO4
==
ZnSO4
+
H2↑(或Zn+2HCl==
ZnCl2+
H2↑)
23.试管;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KClO32KCl+3O2↑;
Ⅱ;
CaCO3+2HCl=CaCl2+H2O+CO2↑;
黑色的粉末逐渐变红色;
CO2+Ca(OH)2=CaCO3↓+H2O;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在E中已吸收完;
试管内装满水,导管改为左短右长(合理即可);
24.8.8
8%
25.4.4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