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不等式总复习:常用不等式,基本不等式,均值不等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不等式总复习:常用不等式,基本不等式,均值不等式(含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9 14:3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复习:不等式/基本不等式/均值不等式/不等式de 应用
基本不等式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是基本不等式的考点,高考主要求最值、判断不等式、解决不等式有关的问题,试题难度不大,主要是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有时解答题中也会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在复习时,注意利用基本不等式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比较大小),一般将所给不等式变形,使一侧为常数,另一侧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后判断.
【典例】
1(1)(2013·山东,12)设正实数x,y,z满足x2-3xy+4y2-z=0,则当取得最大值时,+-的最大值为(  )
A.0 B.1 C. D.3
(2)(2015·陕西,9)设f(x)=ln x,0A.q=r

p D.p=r>q
【解析】 (1)由x2-3xy+4y2-z=0,得z=x2-3xy+4y2.
所以==≤=1,
当且仅当=,即x=2y时取等号,此时z=2y2,=1,
则+-=+-=
=≤4=1.
(2)方法一:由题意知,p=f()=ln,q=f=ln,
r=(f(a)+f(b))=(ln a+ln b)=ln ab=ln.
又∵b>a>0,∴>>0.
∵函数f(x)=ln x为增函数,∴p=r<q,故选B.
方法二(特值法):令a=1,b=2,∴p=f()=ln,
q=f=f=ln,r=(ln 1+ln 2)=ln .
∵<,∴ln 【答案】 (1)B (2)B
【名师点睛】
(1)含有三个变量,可以把其中一个变量用另两个变量来代替,借助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解(2)时注意利用不等式与对数函数相结合,方法二是不等式常用的方法,特殊值法应灵活应用.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类型及方法
(1)若已经满足基本不等式的条件,则直接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2)若不直接满足基本不等式的条件,需要通过配凑、进行恒等变形,构造成满足条件的形式,常用的方法有:“1”的代换作用,对不等式进行分拆、组合、添加系数等.
(3)多次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此时要注意只有同时满足等号成立的条件才能取得等号,若等号不成立,一般利用函数单调性求解.
(2015·福建文,5)若直线+=1(a>0,b>0)过点(1,1),则a+b的最小值等于(  )
A.2 B.3 C.4 D.5
C 将(1,1)代入直线+=1得+=1,a>0,b>0,
故a+b=(a+b)=2++≥2+2=4,等号当且仅当a=b时取到,故选C.
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高考中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典例】
2(1)(2014·福建,13)要制作一个容积为4 m3,高为1 m的无盖长方体容器,已知该容器的底面造价是每平方米20元,侧面造价是每平方米10元,则该容器的最低总造价是________(单位:元).
(2)(2012·江苏,17,14分)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x轴在地平面上,y轴垂直于地平面,单位长度为1千米.某炮位于坐标原点.已知炮弹发射后的轨迹在方程y=kx-(1+k2)x2(k>0)表示的曲线上,其中k与发射方向有关.炮的射程是指炮弹落地点的横坐标.
①求炮的最大射程;
②设在第一象限有一飞行物(忽略其大小),其飞行高度为3.2千米,试问它的横坐标a不超过多少时,炮弹可以击中它?请说明理由.
【解析】 (1)设池底长为x m,宽为y m,则xy=4,所以y=,
则总造价为f(x)=20xy+2(x+y)×1×10=80++20x
=20+80,x∈(0,+∞).
所以f(x)≥20×2+80=160,当且仅当x=,即x=2时,等号成立.所以最低总造价是160元.
(2)①令y=0,得kx-(1+k2)x2=0.
由实际意义和题设条件知x>0,k>0,
故x==≤=10,
当且仅当k=1时取等号.
所以炮的最大射程为10千米.
②因为a>0,所以炮弹可以击中目标等价于存在k>0,
使3.2=ka-(1+k2)a2成立,
故关于k的方程a2k2-20ak+a2+64=0有正根,
所以有判别式Δ=(-20a)2-4a2(a2+64)≥0,即a≤6.
所以当a不超过6千米时,炮弹可以击中目标.,
【名师点睛】
解(1)关键是列出函数关系式f(x)=20+80,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题(2)①求炮的最大射程即求y=kx-(1+k2)x2(x>0)与x轴的横坐标,求出后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②求炮弹击中目标时的横坐标的最大值,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解.
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根据题意设出相应变量,一般把要求最值的变量设为函数;
(2)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3)在定义域内,求函数的最值;
(4)回到实际问题中去,写出实际问题的答案.
【针对训练】
1.(2016·江西南昌调研,5)若正数a,b满足+=1,则+的最小值为(  )
A.16 B.25 C.36 D.49
1.A 因为a,b>0,+=1,
所以a+b=ab,
所以+===4b+16a-20.
又4b+16a=4(b+4a)=4(b+4a)·=20+4≥20+4×2=36,
当且仅当=且+=1,即a=,b=3时取等号.
所以+≥36-20=16.
2.(2016·河北五校联考,7)函数y=loga(x+3)-1(a>0,且a≠1)的图象恒过定点A,若点A在直线mx+ny+2=0上,其中m>0,n>0,则+的最小值为(  )
A.2 B.4 C. D.
3.(2015·山东菏泽一模,10)已知直线ax+by+c-1=0(b,c>0)经过圆x2+y2-2y-5=0的圆心,则+的最小值是(  )
A.9 B.8 C.4 D.2
3.A 圆x2+y2-2y-5=0化成标准方程,
得x2+(y-1)2=6,
所以圆心为C(0,1).
因为直线ax+by+c-1=0经过圆心C,
所以a×0+b×1+c-1=0,即b+c=1.
因此+=(b+c)
=++5.
因为b,c>0,
所以+≥2=4.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由此可得b=2c,且b+c=1,即b=,
c=时,+取得最小值9.
4.(2016·山东济南模拟,14)已知x>0,y>0,若+>m2+2m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4,2)
5.(2015·福建厦门模拟,14)若当x>-3时,不等式a≤x+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5.【解析】 设f(x)=x+=(x+3)+-3,
因为x>-3,所以x+3>0,
故f(x)≥2-3
=2-3,
当且仅当x=-3时等号成立,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2-3].
【答案】 (-∞,2-3]
6.(2016·江苏南京一模,13)已知实数x,y满足x-=-y,则x+y的最大值为________.
6.【解析】 ∵x-=-y.
∴x+y=+≤2,则(x+y)2≤2(x+y+4),解得-2≤x+y≤4.∴x+y的最大值为4.
【答案】 4
7.(2015·河南郑州模拟,18,12分)如图,为处理含有某种杂质的污水,要制造一底宽为2米的无盖长方体的沉淀箱.污水从A孔流入,经沉淀后从B孔流出.设箱体的长度为a米,高度为b米.已知流出的水中该杂质的质量分数与a,b的乘积ab成反比.现有制箱材料60平方米.问当a,b各为多少米时,经沉淀后流出的水中该杂质的质量分数最小(A,B孔的面积忽略不计)?
7.解:方法一:设y为流出的水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则y=,其中k为比例系数,且k>0.
根据题意有,4b+2ab+2a=60(a>0,b>0),
所以b=(0所以ab=a×=
=-a+32-
=34-
≤34-2=18.
当a+2=时取等号,y达到最小值.
此时解得a=6,b=3.
所以当a为6米,b为3米时,经沉淀后流出的水中该杂质的质量分数最小.
方法二:设y为流出的水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则y=,其中k为比例系数,且k>0.
根据题意有,4b+2ab+2a=60(a>0,b>0),
即2b+ab+a=30.
因为a+2b≥2,
所以30-ab=a+2b≥2.
所以ab+2-30≤0.
因为a>0,b>0,所以0当a=2b时取等号,ab达到最大值18.
此时解得a=6,b=3.
所以当a为6米,b为3米时,经沉淀后流出的水中该杂质的质量分数最小.
【点击高考】
1.(2013·重庆,3,易)(-6≤a≤3)的最大值为(  )
A.9 B. C.3 D.
2.(2012·湖南,8,难)已知两条直线l1:y=m和l2:y=(m>0),l1与函数y=|log2x|的图象从左至右相交于点A,B,l2与函数y=|log2x|的图象从左至右相交于点C,D.记线段AC和BD在x轴上的投影长度分别为a,b.当m变化时,的最小值为(  )
A.16 B.8 C.8 D.4
2.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log2x|的图象如图所示,不妨设点A(x1,m),B(x2,m),C,D,则0<x1<1<x2,0<x3<1<x4,此时有-log2x1=m,log2x2=m,-log2x3=,log2x4=,解得x1=,x2=2m,x3=,x4=2,线段AC与BD在x轴上的投影长度分别为a=|x1-x3|=,b=|x2-x4|=,
则==2m+,令t=m+(m>0),则t=m+=+-≥4-=,当且仅当=4,即m=时,t取最小值为,此时的最小值为8.
3.(2014·上海,5,易)若实数x,y满足xy=1,则x2+2y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3.【解析】 ∵x2+2y2≥2=2·xy=2,当且仅当x=y时等号成立,∴x2+2y2的最小值为2.
【答案】 2
4.(2013·天津,14,易)设a+b=2,b>0,则当a=________时,+取得最小值.
4.【解析】 ∵a+b=2,
∴+=+=+=++≥+2=+1.
当且仅当=且a<0,即b=-2a,a=-2时,+取得最小值.
【答案】 -2
5.(2010·湖北,17,12分,中)为了在夏季降温和冬季供暖时减少能源损耗,房屋的屋顶和外墙需要建造隔热层.某幢建筑物需建造可使用20年的隔热层,每厘米厚的隔热层建造成本为6万元.该建筑物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C(单位:万元)与隔热层厚度x(单位:cm)满足关系:C(x)=(0≤x≤10),若不建隔热层,每年能源消耗费用为8万元.设f(x)为隔热层建造费用与20年的能源消耗费用之和.
(1)求k的值及f(x)的表达式;
(2)隔热层修建多厚时,总费用f(x)达到最小,并求最小值.
5.解:(1)由题设,建筑物每年能源消耗费用为C(x)=,
由C(0)=8,得k=40,∴C(x)=.
而隔热层建造费用为C1(x)=6x,
∴f(x)=20C(x)+C1(x)
=20×+6x=+6x(0≤x≤10).
(2)方法一:f(x)=+6x
=+6x+10-10
≥2-10=70,
当且仅当=6x+10,即x=5时取等号.
∴当隔热层修建厚度为5 cm时,总费用最小,最小值为70万元.
方法二:f′(x)=6-,令f′(x)=0,
即=6,
解得x=5或x=-(舍去).
当00.
故x=5是f(x)的最小值点,对应的最小值为f(5)=6×5+=70.
当隔热层修建厚度为5 cm时,总费用达到最小,最小值为70万元.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一、基础知识:
1、高中阶段涉及的几个平均数:设
(1)调和平均数:
(2)几何平均数:
(3)代数平均数:
(4)平方平均数:
2、均值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均为:
特别的,当时,即基本不等式
3、基本不等式的几个变形:
(1):多用在求和式的最小值且涉及求和的项存在乘积为定值的情况
(2):多用在求乘积式的最大值且涉及乘积的项存在和为定值的情况
(3),本公式虽然可由基本不等式推出,但本身化成完全平方式也可证明,要注意此不等式的适用范围
4、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遵循的原则:“一正二定三等”
(1)正:使用均值不等式所涉及的项必须为正数,如果有负数则考虑变形或使用其它方法
(2)定: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变形后的一侧不能还含有核心变量,例如:当求的最小值。此时若直接使用均值不等式,则,右侧依然含有,则无法找到最值。
① 求和的式子→乘积为定值。例如:上式中为了乘积消掉,则要将拆为两个,则
② 乘积的式子→和为定值,例如,求的最大值。则考虑变积为和后保证能够消掉,所以(3)等:若能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最值,则要保证等号成立,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 若求最值的过程中多次使用均值不等式,则均值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必须能够同时成立(彼此不冲突)
② 若涉及的变量有初始范围要求,则使用均值不等式后要解出等号成立时变量的值,并验证是否符合初始范围。
5、常见求最值的题目类型
(1)构造乘积与和为定值的情况,如上面所举的两个例子
(2)已知(为常数),求的最值,
此类问题的特点在于已知条件中变量位于分子(或分母)位置上,所求表达式变量的位置恰好相反,位于分母(或分子)上,则可利用常数“1”将已知与所求进行相乘,从而得到常数项与互为倒数的两项,然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
例如:已知,求的最小值
解:

(3)运用均值不等式将方程转为所求式子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解:
例如:已知,求的最小值
解:
所以
即,可解得,即
注:此类问题还可以通过消元求解:,在代入到所求表达式求出最值即可,但要注意的范围由承担,所以
二、典型例题:
例1:设,求函数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
思路:考虑将分式进行分离常数,,使用均值不等式可得:,等号成立条件为,所以最小值为
答案:
例2:已知,且,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
思路:本题观察到所求与的联系,从而想到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即,代入方程中可得:
,解得:,所以最大值为4
答案:4
例3:已知实数,若,且,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思路:本题可以直接代入消元解决,但运算较繁琐。考虑对所求表达式先变形再求值,可用分离常数法将分式进行简化。,结合分母可将条件,变形为,进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出最值
解:
,即的最小值为
答案:A
例4:已知正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思路:本题所求表达式刚好在条件中有所体现,所以考虑将视为一个整体,将等式中的项往的形式进行构造,,而可以利用均值不等式化积为和,从而将方程变形为关于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
解:
方程变形为:
解得:
答案:的最小值为
例5:已知,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
思路一:所求表达式为和式,故考虑构造乘积为定值以便于利用均值不等式,分母为,所以可将构造为,从而三项使用均值不等式即可求出最小值:
思路二:观察到表达式中分式的分母,可想到作和可以消去,可得,从而,设,可从函数角度求得最小值(利用导数),也可继续构造成乘积为定值:
答案:3
小炼有话说:(1)和式中含有分式,则在使用均值不等式时要关注分式分母的特点,并在变形的过程中倾向于各项乘积时能消去变量,从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
(2)思路二体现了均值不等式的一个作用,即消元
(3)在思路二中连续使用两次均值不等式,若能取得最值,则需要两次等号成立的条件不冲突。所以多次使用均值不等式时要注意对等号成立条件的检验
例6:设二次函数的值域为,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思路:由二次函数的值域可判定,且,从而利用定值化简所求表达式:,则只需确定的范围即可求出的最值。由均值不等式可得:,进而解出最值
解:二次函数的值域为
答案:
例7:已知,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
思路:本题变量个数较多且不易消元,考虑利用均值不等式进行化简,要求得最值则需要分子与分母能够将变量消掉,观察分子为均含,故考虑将分母中的拆分与搭配,即,而,所以
答案:
小炼有话说:本题在拆分时还有一个细节,因为分子的系数相同,所以要想分子分母消去变量,则分母中也要相同,从而在拆分的时候要平均地进行拆分(因为系数也相同)。所以利用均值不等式消元要善于调整系数,使之达到消去变量的目的。
例8:已知正实数满足,若对任意满足条件的,都有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思路:首先对恒成立不等式可进行参变分离,。进而只需求得的最小值。将视为一个整体,将中的利用均值不等式换成,然后解出的范围再求最小值即可
解:


解得:或(舍)
(在时取得)
例9:已知,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思路:观察到所求的两项中部分互为倒数,所以想到利用均值不等式构造乘积为定值,所以结合第二项的分母变形的分子。因为,所以,则,所以原式,因为要求得最小值,所以时,,故最小值为
答案:
小炼有话说:本题考验学生对表达式特点的观察能力,其中两项的互为倒数为突破口,从而联想到均值不等式,在变形时才会奔着分子分母向消出定值的方向进行构造
例10:已知,且是常数,又的最小值是,则________
思路:条件中有,且有,进而联想到求最小值的过程中达到的最值条件与相关:,即的最小值为,所以,解得,所以
答案:7
三、历年好题精选
1、(2016,天津河西一模)如图所示,在中,,点在线段上,设,,,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2、(2016,南昌二中四月考)已知都是负实数,则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3、(2016,重庆万州二中)已知为正实数,且,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
4、(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期末)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
5、已知正项等比数列满足,若存在两项,使得,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不存在
6、设,为坐标原点。若三点共线,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7、已知,且,则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8、设,若,则的最大值为
9、已知,且,则的最小值是
习题答案:
1、答案:D
解析:,因为三点共线,所以,根据所求表达式构造等式为,所以有:,由均值不等式可得:,所以
2、答案:B
解析:
是正实数
3、答案:
解析:




4、答案:3
解析:


5、答案:A
解析:
解得:或(舍)

下面验证等号成立条件:解得:
所以等号成立,的最小值为
注:本题要注意到,在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小值的过程中有可能等号成立的条件不满足。所以在变量范围比较特殊时,要注意验证等号成立条件
6、答案:
解析:三点共线

7、答案:A
解析:

8、答案:1
解析:
9、答案:
解析:
【综合不等式】
若a>b>c且a+b+c=0,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
A.ab>ac B.ac>bc C.a|b|>c|b| D.a2>b2>c2
若a,b,c∈R,a>b,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B.a2>b2 C.> D.a|c|>b|c|
已知a<0,b<-1,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a>> B.>>a C.>a> D.>>a
已知a、b为非零实数,且aA.a2设a,b∈R,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b-a>0 B.a3+b3<0 C.a2-b2<0 D.b+a>0
若a>b>c且a+b+c=0,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ab>ac B.ac>bc C.a|b|>c|b| D.a2>b2>c2
若0A.a1b1+a2b2 B.a1a2+b1b2 C.a1b2+a2b1 D.
已知a,b,c,d∈R且ab>0,-<-,则(  )
A.bcad C.> D.<
给出四个条件:①b>0>a;②0>a>b;③a>0>b;④a>b>0.能推得<成立的是________.
如果a∈R,且a2+a<0,那么a,a2,-a,-a2的大小关系是(  )
A.a2>a>-a2>-a B.-a>a2>-a2>a C.-a>a2>a>-a2 D.a2>-a>a>-a2
已知a,b,c,d均为实数,有下列命题:
①若ab>0,bc-ad>0,则->0;
②若ab>0,->0,则bc-ad>0;
③若bc-ad>0,->0,则ab>0.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对于①,∵ab>0,bc-ad>0,∴-=>0,∴①正确;对于②,∵ab>0,又->0,即>0,∴bc-ad>0,∴②正确;对于③,∵bc-ad>0,又->0,即>0,∴ab>0,∴③正确.
12.若a,b为实数,则“0”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 当00,则有a<;若b<0,则a<0,从而有b>,故“0”的充分条件.反之,取b=1,a=-2,则有a<或b>,但ab<0,故选A.
13.已知,则有( )
A. B. C. D.
【答案】D
【解析】∵0<x<y<a<1,∴0<xy<1,故loga(xy)>0,排除A,
又xy<y<a,故loga(xy)>logaa=1,排除B,
∵loga(xy)=logax+logay>logaa+logaa=1+1=2,故选D。
【对指数比较大小】
1.设,则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思路:可先进行分堆,可判断出,从而肯定最大,只需比较即可,观察到有相同的结构:真数均带有根号,抓住这个特点,利用对数公式进行变换:,从而可比较出,所以
答案:
2.设,则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思路:观察发现均在内,的真数相同,进而可通过比较底数得到大小关系:,在比较和的大小,由于是指数,很难直接与对数找到联系,考虑估计值得大小:,可考虑以为中间量,则,进而,所以大小顺序为
答案:
3.设 则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思路:观察到都是以为底的对数,所以将其系数“放”进对数之中,再进行真数的比较。发现真数的底与指数也不相同,所以依然考虑“求同存异”,让三个真数的指数一致: ,通过比较底数的大小可得:
答案:C
4.设,,,则( )
A. B. C. D.
思路:观察可发现:
,所以可得:
答案:D
5.设 则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思路:观察可发现的底数相同,的指数相同,进而考虑先进行这两轮的比较。对于,两者底数在,则指数越大,指数幂越小,所以可得,再比较,两者指数相同,所以底数越大,则指数幂越大,所以,综上:
答案:B
6.已知三个数,则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思路:可先进行分组,,,所以只需比较大小,两者都介于之间且一个是对数,一个是三角函数,无法找到之间的联系。所以考虑寻找中间值作为桥梁。以作为入手点。利用特殊角的余弦值估计其大小。,而,从而,大小顺序为
答案:A
小炼有话说:在寻找中间量时可以以其中一个为入手点,由于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估计值的大小,所以本题优先选择作为研究对象。
7.设,则( )
A. B. C. D.
思路:首先进行分组,可得,下面比较的大小,可以考虑以作为中间量,,所以,从而
答案:D
8.设且,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思路:由可得:,先用将分堆,,,则为最大,只需要比较即可,由于的底数与真数不同,考虑进行适当变形并寻找中间量。,而,因为,所以,所以顺序为
答案:C
9.下列四个数: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
思路:观察发现,其余均为正。所以只需比较,考虑,所以,而,所以下一步比较:,所以,综上所述,大小顺序为
答案:
10.已知均为正数,且,则( )
A. B. C. D.
思路:本题要通过左右相等的条件,以某一侧的值作为突破口,去推断的范围。首先观察等式左侧,左侧的数值均大于0,所以可得:均大于0,由对数的符号特点可得:,只需比较大小即可。观察到,从而,所以顺序为
答案:A
小炼有话说:本题也可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比较大小,观察发现前两个等式右侧为的形式,而第三个等式也可变形为,从而可以考虑视分别为两个函数的交点。先作出图像,再在这个坐标系中作出,比较交点的位置即可。
若x∈(e-1,1),a=ln x,b=2ln x,c=ln3x,则 (  ).
A.a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