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word版,含部分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word版,含部分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21 21:0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30分)
1.
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
B.
C.
D.
2.
下列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B.
C.
D.
3.
欲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
?
A.
加肥皂水
B.
静置沉淀
C.
加入明矾
D.
加热煮沸
4.
实验室内用块状固体碳化钙和水制取乙炔(),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激烈,所选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5.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今年
月全球平均气温为
,成为自
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
月。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结构:由原子直接构成
B.
性质:能与水反应
C.
类别:非金属氧化物
D.
用途:用于灭火
6.
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
?
A.
B.
C.
D.
7.
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将该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下列有关溶液颜色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从紫色变红色,再变为无色
B.
溶液从紫色变红色,再变为紫色
C.
溶液从无色变红色,再变为无色
D.
溶液从无色变红色,再变为红色
8.
在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中,没有涉及的物质类别是
?
A.

B.
单质
C.
有机物
D.
氧化物
9.
如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推断,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0.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
A.
易溶于水
B.
没有颜色
C.
难溶于水,密度接近空气
D.
密度比空气小
11.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是指氧气的
?
A.
物理性质
B.
物理变化
C.
化学性质
D.
化学变化
1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的仪器是
?
A.
大试管
B.
集气瓶
C.
酒精灯
D.
长颈漏斗
13.
要除去
中的
,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
?
A.
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B.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将混合气体通过烧碱溶液
D.
将混合气体点燃
14.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可供给呼吸
B.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D.
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
15.
如图所示的装置,如果从
处进气,则可以用此装置收集的气体分别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30分)
16.
氧气的密度
?(大于、小于)空气,
?(难、易)溶于水,液氧是
?色的。
17.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的电解:
?
18.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气燃烧:
?
19.
空气的组成含量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基本保持不变,主要是由于动植物之间存在一个循环变化链:动物呼吸、含碳物质燃烧时会吸收
?,放出
?。而植物的
?作用会放出
?,吸收
?。但现在由于森林过量砍伐和含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空气中
?含量增加,加剧
?。因此,在联合国环境保护总署督促下,世界各国签订了《京都协议》。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测定,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这是由于空气中的
?(填化学式)和水发生了
?反应而形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18分)
21.
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大致可分为如下实验步骤:.加热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试管中装药品
.收集氧气
.停止加热
.把导管移出水面。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存在状态由
?(填“游离态”或“化合态”,下同)变成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2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市场上常见碳酸饮料的种类;
(2)设计测定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实验方案;
(3)查找资料,分析碳酸饮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3.
为了证明草木灰(一种农家肥)的主要成分是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提取
晶体,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有:A.过滤;B.溶解;C.结晶;D.蒸发。
(1)实验步骤顺序为
?。
(2)在此实验中,要使用的仪器有
?

?

?

?

?

?。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22分)
24.
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查找资料和测得数据如下表,请按要求将表格填写完整。
25.
请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制取
可选用
?
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对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
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行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D
3.
D
4.
B
5.
A
6.
C
7.
B
8.
A
9.
A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A。
10.
C
11.
A
12.
C
13.
C
14.
B
15.
B
第二部分
16.
大于;难;淡蓝
17.
18.
19.
氧气;二氧化碳;光合;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20.
;;
第三部分
21.
(1)
??????(2)
略;化合态;游离态;分解反应;催化作用
22.
(1)

??????(2)

??????(3)

23.
(1)
BADC
??????(2)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蒸发皿;酒精灯
第四部分
24.
;;大于
【解析】由密度、体积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可知:;
氧气的体积是:;
氢气的体积是:。
所以。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
故答为:;;大于。
25.
(1)
长颈漏斗;水槽
【解析】①是长颈漏斗;②是水槽。
??????(2)

【解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固态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与液态的稀盐酸,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故选择装置
来制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生成物是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用观察法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3)
bcda
【解析】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
,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是时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由于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将混合物溶解,再过滤,将滤出的二氧化锰洗涤,最后再进行干燥。所以,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bcda。
第5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