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组成的奥秘单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组成的奥秘单元习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6 09:4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组构成的奥秘单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石墨(C)
B.干冰(CO2)
C.甲烷(CH4)
D.酒精(C2H5OH)
2.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根据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D.根据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3.豆腐起原于我国.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亮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1
B.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C.亮氨酸属于化合物
D.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4.研究发现,水能凝结成多种类型的结晶体。除普通冰外,还有-30℃才凝固的低温冰,180℃依然不变的热冰,比水密度大的重冰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冰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
B.冰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C.重冰中分子间间隔比普通水小
D.低温冰中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5.小明同学在药店购买了一种消毒液用于消毒杀菌来预防“新冠肺炎”,此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H2O2(双氧水),该同学查看相关信息得知其分子模型如图,下列有关双氧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它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它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它是由“
”分子构成的
6.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
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该反应中的甲、丙和丁都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7.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来自美国的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可靠等优点。已知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相对原子质量为7。下列关说法正确的是
A.锂原子的中子数为3
B.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锂离子可表示为Li-
8.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B.2
个氢离子:
2H2+
C.2N
表示的含义:2
个氮原子或
2
个氮元素
D.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Al2O3
9.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O、Si、Al、Fe
B.氯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HClO4、KClO3、Ca(ClO)2、Cl2
C.硫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H2SO4、SO2、S、H2S
D.原子核外电子数由少到多:He、N、Na、Ne
10.如图所示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③和④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属于同一族元素
C.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①②③④都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11.某物质的分子式为,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B.
C.
D.
12.科学家研发的新型催化剂堪称温室气体的克星。该催化剂由廉价且丰富的镍、镁和钼制成。镁、镍、钼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元素符号为MG
B.镍原子质子数为28
C.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g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1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C.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14.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A.
B.
C.
D.
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二、综合题
16.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
图1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裴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
A﹣E,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l~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
17.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一塑料瓶氧气,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口朝下放置。以上步骤需确保塑料瓶外形不变,用氧气传感器测得三步实验中塑料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为图示中的AB段、BC段和CD段。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解释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曲线CD段的变化,可以证明氧气的什么性质_____________。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制取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对比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
(进行实验)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证明氧气集满,用传感器测定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重复该实验
3
次并记录数据。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用传感器测定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
数。重复该实验
3
次并记录数据。
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的体积分数/%
79.7
79.6
79.9
90.0
89.8
89.3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79.7
89.7
(实验分析)不考虑操作失误的因素,用排水法也收集不到纯净的氧气,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3)某同学将如图
1
装置的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
(4)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_____;
②选择合适的_____;
③_____。
(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以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
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
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
2
中的
MN
段、NP
段和PQ
段。
①能够说明氧气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______
A
MN

B
NP

C
PQ

②MN
段和
NP
段相比较,说明_____。
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时几乎不再变化。
(拓展探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向另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H2O2
溶液,再加上等质量、等浓度的
FeCl3
溶液,分别用气压传感器测定两试管中气压变化曲线,见图
3、图
4。请你思考:
Ⅰ.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请你设计向两试管中加入
FeCl3
溶液的具体方法?______
Ⅱ.请你从曲线中找出
FeCl3
溶液对H2O2
溶液分解影响的一条规律性结论。______
参考答案
1.B2.B3.D4.A5.D6.D7.B8.D9.D10.C11.D12.B13.B14.B15.C
16.大烧杯中甲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丙烧杯不变色
不停地运动
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对照或者对比
分子在不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7.
温度升高,氧分子运动加快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18.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常温常压下,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中混有水蒸气
H2O2
H2O+O2
可以控制液体滴加速率,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气流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实验装置
验证所制得的气体
A;
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21%
分别用注射器吸取等量、等浓度的FeCl3
溶液同时注入两支试管中
FeCl3
溶液能加快
H2O2
溶液的分解(FeCl3
溶液对浓度大的H2O2
溶液分解促进效果更好等合理答案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