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第二部分
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
专题二 数列(文理)
第1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
解题策略
·
明方向
2
考点分类
·
析重点
3
易错清零
·
免失误
4
真题回放
·
悟高考
5
预测演练
·
巧押题
1.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计算,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判断与证明等.
2.近三年高考考查数列多出现17(或18)题,试题难度中等,2021年高考可能以客观题考查,以基本运算为主,难度中等的题目较多,但有时也可能出现在第12题或16题位置上,难度偏大,复习时应引起关注.
(理科)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20
Ⅰ卷
17(1)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基本量的计算、等差中项的性质
5
Ⅱ卷
4、6
等差数列前n项和有关的计算、利用等比数列求和求参数的值
10
Ⅲ卷
17(1)
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5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19
Ⅰ卷
9、10
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等比数列的判定
10
Ⅱ卷
19
等差(比)数列的证明及通项公式的求法
12
Ⅲ卷
5、14
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
10
2018
Ⅰ卷
4
等差数列基本计算
5
Ⅱ卷
17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和的最值问题
10
Ⅲ卷
17
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计算
10
(文科)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20
Ⅰ卷
10
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计算
5
Ⅱ卷
6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基本量计算
5
Ⅲ卷
17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基本量的计算,以及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10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19
Ⅰ卷
14、18
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
17
Ⅱ卷
18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求和
12
Ⅲ卷
6、14
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
10
2018
Ⅰ卷
17
数列的递推公式、等比数列的判定和计算
12
Ⅱ卷
17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最值
12
Ⅲ卷
17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12
02
考点分类
·
析重点
考点一 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典例1
B
B
9
20
等差(比)数列基本运算的解题途径
(1)设基本量a1和公差d(公比q).
(2)列、解方程组:把条件转化为关于a1和d(q)的方程(组),然后求解,注意整体计算,以减少运算量.
1.(1)(2020·江苏省镇江中学调研)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的和为Sn,若a3=5,且S1,S5,S7成等差数列,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________.
(2)(2020·天水市第一中学期末)若a、b是函数f(x)=x2-px+q(p>0,q>0)的两个不同的零点,且a,b,-2这三个数可适当排序后成等差数列,也可适当排序后成等比数列,则
p+q的值等于____.
2n-1
9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常用性质
考点二 等差(比)数列的性质
?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性
质
(1)若m,n,p,q∈N
,且m+n=p+q,则am+an=ap+aq.
(2)an=am+(n-m)d.
(3)Sm,S2m-Sm,S3m-S2m,…仍成等差数列.
(4)前2n-1项和S2n-1=(2n-1)an.
(1)若m,n,p,q∈N
,且m+n=p+q,则am·an=ap·aq;
(2)an=amqn-m;
(3)Sm,S2m-Sm,S3m-S2m,…仍成等比数列(Sm≠0).
(1)(2020·北京房山区期末)等差数列{an}中,若a1+a4+a7=6,Sn为{an}的前n项和,则S7=
( )
A.28
B.21
C.14
D.7
(2)(2020·北京市朝阳区抽样检测)已知等比数列{an},满足log2a3+log2a10=1,且a3a6a8a11=16,则数列{an}的公比为
( )
A.4
B.2
C.±2
D.±4
典例2
C
B
(3)(2020·四川省成都七中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n},且a4=8,则数列{an}的前7项和S7=_____.
(4)(2020·江苏省苏州市五校月考)设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n}满足a1a2a3=-1,且a2,a4,a3成等差数列,则数列{an}的前4项和为_____.
56
1.利用等差(比)性质求解的关键是抓住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及项的序号之间的关系,从这些特点入手选择恰当的性质进行求解.
2.活用函数性质: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具有函数的一些性质,如单调性、周期性等,可利用函数的性质解题.
C
B
8
考点三 等差(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2020·广州市调研测试)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a3=7,an=2an-1+a2-2(n≥2).
(1)证明:数列{an+1}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判断n,an,Sn是否成等差数列?
典例3
(1)判断或者证明数列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最基本的方法是用定义判断或证明,其他方法最后都会回到定义,如证明等差数列可以证明通项公式是n的一次函数,但最后还得使用定义才能说明其为等差数列.
(2)证明数列{an}为等比数列时,不能仅仅证明an+1=qan,还要说明a1≠0,才能递推得出数列中的各项均不为零,最后断定数列{an}为等比数列.
(3)证明等差、等比数列,还可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中项公式.
考点四 等差、等比数列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2.数列与其他知识的结合
(1)数列与函数.
(2)数列与方程.
(3)数列与不等式.
(4)数列与平面向量.
典例4
B
B
[0,+∞)
数列与其他知识的交汇问题的处理思路
(1)以数列知识为纽带,在与函数、方程、向量不等式的交汇处命题,利用函数观点、方程思想、向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等,作为解题口解决问题.
(2)数列的通项或前n项和可以看作关于n的函数,然后利用函数的性质求解数列问题.
(3)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可以通过分离参数,通过求数列的值域求解.
A
50
8
03
易错清零
·
免失误
1.忽视数列首项的重要性致误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之和为Sn=n2+n+1,则数
列{an}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
【错解】 an=2n
【剖析】 若an=2n,则a1=2,事实上a1=S1=3.
典例1
【易错防范】 本题的失分原因是没有注意到an=Sn-Sn-1是在n≥2的条件下才能成立.这是由于对数列概念理解不透彻所致.在解关于由Sn求an的题目时,按两步进行讨论,可避免出错.①当n=1时,a1=S1;②当n≥2时,an=Sn-Sn-1.检验a1是否适合由②求得的解析式,若符合,则统一,若不符合,则用分段函数.
典例2
2.忽视对等比数列中公比的分类讨论致误
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3+S6=S9,则数列的公比q是_________.
【错解】 -1
【剖析】 当q=1时,符合要求.很多考生在做本题时都想当然地认为q≠1.
1或-1
典例3
C
04
真题回放
·
悟高考
1.(文)(2020·全国卷Ⅰ卷)设{an}是等比数列,且a1+a2+a3=1,a2+a3+a4=2,则a6+a7+a8=
( )
A.12
B.24
C.30
D.32
【解析】 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则a1+a2+a3=a1(1+q+q2)=1,a2+a3+a4=a1q+a1q2+a1q3=a1q(1+q+q2)=q=2,
因此,a6+a7+a8=a1q5+a1q6+a1q7=a1q5(1+q+q2)=q5=32.
故选D.
D
B
3.(2018·全国卷Ⅰ)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3S3=S2+S4,a1=2,则a5=
( )
A.-12
B.-10
C.10
D.12
B
A
5.(2019·全国卷Ⅲ)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的前4项的和为15,且a5=3a3+4a1,则a3=
( )
A.16
B.8
C.4
D.2
【解析】 设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q>0),
由已知得,a1q4=3a1q2+4a1,
因为a1>0且q>0,则可解得q=2,
又因为a1(1+q+q2+q3)=15,
即可解得a1=1,则a3=a1q2=4.
C
6.(2017·全国卷Ⅲ)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1,公差不为0.若a2,a3,a6成等比数列,则{an}前6项的和为
( )
A.-24
B.-3
C.3
D.8
A
4
8.(2019·全国卷Ⅱ)已知数列{an}和{bn}满足a1=1,b1=0,4an+1=3an-bn+4,4bn+1=3bn-an-4.
(1)证明:{an+bn}是等比数列,{an-bn}是等差数列;
(2)求{an}和{bn}的通项公式.
9.(2020·全国卷Ⅲ卷)设等比数列{an}满足a1+a2=4,a3-a1=8.
(1)求{an}的通项公式;
(2)记Sn为数列{log3an}的前n项和.若Sm+Sm+1=Sm+3,求m.(共76张PPT)
第二部分
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
专题二 数列(文理)
第2讲 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文理)
1
解题策略
·
明方向
2
考点分类
·
析重点
3
易错清零
·
免失误
4
真题回放
·
悟高考
5
预测演练
·
巧押题
1.高考对数列求和的考查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分组转化、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方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难度中等偏下.
2.在考查数列求和的同时,将数列与函数、不等式交汇渗透.
(理科)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20
Ⅰ卷
17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基本量的计算、等差中项的性质,以及错位相减法求和
12
Ⅱ卷
6
用等比数列求和求参数的值
5
Ⅲ卷
17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
10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19
Ⅰ卷
14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5
Ⅱ卷
19
等差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
12
Ⅲ卷
14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5
2018
Ⅰ卷
14
an与Sn关系的应用
10
Ⅱ卷
17
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公式及最值问题
12
Ⅲ卷
17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10
(文科)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20
Ⅰ卷
16
数列的递推公式的应用,以及数列的并项求和
5
Ⅱ卷
14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5
Ⅲ卷
17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基本量的计算,以及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10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19
Ⅰ卷
14,18
等比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求和
17
Ⅱ卷
18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求和
12
Ⅲ卷
6,14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求和
10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18
Ⅰ卷
17
数列的递推公式以及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求和
12
Ⅱ卷
17
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公式及最值问题
12
Ⅲ卷
17
数列的递推公式及通项公式、裂项相消法求和
10
02
考点分类
·
析重点
考点一 数列的通项公式
典例1
B
A
考点二 数列的求和问题
典例2
裂项相消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把通项an分拆成an=bn+k-bn(k≥1,k∈N
)的形式,从而达到在求和时某些项相消的目的,在解题时要善于根据这个基本思想变换数列{an}的通项公式,使之符合裂项相消的条件.
考向2 错位相减法求和
(2020·百校联盟联考)已知递增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a4=9,a2a3=8.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n·Sn}的前n项和Tn.
典例3
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的关注点
(1)错位相减法适用于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其中{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
(2)在写“Sn”与“qS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地写出“Sn-qSn”的表达式.
21
(3)公差d大于0的等差数列{an}中,2a7-a13=1,可得2a1+12d-(a1+12d)=1,即a1=1,由a1,a3-1,a6+5成等比数列,可得(a3-1)2=a1(a6+5),即为(1+2d-1)2=1+5d+5,解得d=2(负值舍去),
则an=1+2(n-1)=2n-1,n∈N
,
所以数列{(-1)n-1an}的前21项和为a1-a2+a3-a4+…+a19-a20+a21=1-3+5-7+…+37-39+41=-2×10+41=21.
(1)以数列为背景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多与数列求和相联系,最后利用数列或数列对应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2)以数列为背景的不等式证明问题,多与数列求和有关,常转化为数列和的最值问题,同时要注意比较法、放缩法、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3)如果是解不等式,注意因式分解的应用.
(4)当已知数列关系式时,需要知道其范围时,可借助数列的单调性,即比较相邻两项的大小即可.
考点三 与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
典例4
1.求解数列与函数交汇问题注意两点:
(1)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其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在求数列最值或不等关系时要特别重视.
(2)解题时准确构造函数,利用函数性质时注意限制条件.
2.数列为背景的不等式恒成立、不等式证明,多与数列的求和相联系,最后利用数列或数列对应函数的单调性处理.
03
易错清零
·
免失误
典例1
1.忽视等比数列中的隐含条件致误
各项均为实数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10=10,S30=70,则S40=______.
【错解】 150或-200
【剖析】 数列S10,S20-S10,S30-S20,S40-S30的公比q10>0.忽略了此隐含条件,就产生了增解-200.
150
典例2
【解析】 (1)因为点(an+1,Sn)在直线y=x-2上,所以an+1=2+Sn(n∈N
).①
当n≥2时,an=2+Sn-1.②
①-②,可得an+1-an=Sn-Sn-1=an(n≥2),
即an+1=2an(n≥2).
当n=1时,a2=2+S1=2+a1,所以a2=4,则a2=2a1.
综上,an+1=2an(n∈N
).
所以数列{an}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an=2n(n∈N
).
典例3
3.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对项的位置处理不当
(2020·合肥一中10月月考)设等比数列{an}满足a1+a3=20,a2+a4=10.
(1)令Tn=a1a2a3…an,求Tn的最大值;
(2)令bn=log2an,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Sn.
【剖析】 运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的一般步骤为:一是判断模型,如本题中数列{an},{bn}一个为等比数列,一个为等差数列;二是错开位置,如本题的②式,向右错开一个位置来书写,这样为两式相减不会看错项做准备;三是相减,如本题中相减时要注意②式中的最后一项的符号,学生常在此处出错,一定要小心.
04
真题回放
·
悟高考
1.(理)(2020·全国卷Ⅱ卷)数列{an}中,a1=2,am+n=aman,若ak+1+ak+2+…+ak+10=215-25,则k=
( )
A.2
B.3
C.4
D.5
C
2.(2020·全国卷Ⅰ卷)数列{an}满足an+2+(-1)nan=3n-1,前16项和为540,则a1=____.
【解析】 an+2+(-1)nan=3n-1,
当n为奇数时,an+2=an+3n-1;
当n为偶数时,an+2+an=3n-1.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7
S16=a1+a2+a3+a4+…+a16
=a1+a3+a5…+a15+(a2+a4)+…(a14+a16)
=a1+(a1+2)+(a1+10)+(a1+24)+(a1+44)+(a1+70)+(a1+102)+(a1+140)+(5+17+29+41)
=8a1+392+92=8a1+484=540,
∴a1=7.
3.(文)(2020·全国卷Ⅱ卷)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1=-2,a2+a6=2,则S10=_____.
【解析】 ∵{an}是等差数列,且a1=-2,a2+a6=2
设{an}等差数列的公差d
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
可得a1+d+a1+5d=2
即:-2+d+(-2)+5d=2
整理可得:6d=6
25
4.(2018·全国卷Ⅰ)记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若Sn=2an+1,则S6=_______.
-63
5.(2019·全国卷Ⅲ)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3=5,a7=13,则S10=______.
100
6.(理)(2020·全国卷Ⅰ卷)设{an}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1为a2,a3的等差中项.
(1)求{an}的公比;
(2)若a1=1,求数列{nan}的前n项和.
【解析】 (1)设{an}的公比为q,a1为a2,a3的等差中项,
∵2a1=a2+a3,a1≠0,∴q2+q-2=0,
∵q≠1,∴q=-2.
7.(理)(2020·全国卷Ⅲ卷)设数列{an}满足a1=3,an+1=3an-4n.
(1)计算a2,a3,猜想{an}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2)求数列{2nan}的前n项和Sn.
【解析】 (1)由题意可得a2=3a1-4=9-4=5,a3=3a2-8=15-8=7,
由数列{an}的前三项可猜想数列{an}是以3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即an=2n+1,
证明如下:
当n=1时,a1=3成立;
假设n=k时,ak=2k+1成立.
那么n=k+1时,ak+1=3ak-4k=3(2k+1)-4k=2k+3=2(k+1)+1也成立.
则对任意的n∈N
,都有an=2n+1成立.
8.(2019·全国卷Ⅱ)已知{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1=2,a3=2a2+16.
(1)求{an}的通项公式;
(2)设bn=log2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
【解析】 (1)设{an}的公比为q(q>0),由题设得2q2=4q+16,即q2-2q-8=0.
解得q=-2(舍去)或q=4.
因此{an}的通项公式为an=2×4n-1=22n-1.
9.(2019·全国卷Ⅰ)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9=-a5.
(1)若a3=4,求{an}的通项公式;
(2)若a1>0,求使得Sn≥an的n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