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高考专区
二轮专题
专题1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2021届高三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等课件(81+9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2021届高三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等课件(81+9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5 22:35:04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共93张PPT)
第二部分
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
专题一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第2讲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文理)
1
解题策略
·
明方向
2
考点分类
·
析重点
3
易错清零
·
免失误
4
真题回放
·
悟高考
5
预测演练
·
巧押题
1.三角恒等变换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主要考查利用各种三角函数公式进行求值与化简,其中二倍角公式、辅助角公式是考查的重点,切化弦、角的变换是常考的内容.
2.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
(1)边、角、面积的计算;
(2)有关边、角的范围问题;
(3)实际应用问题.
(理科)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20
Ⅰ卷
9、16
三角恒等变换和同角间的三角函数关系求值;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10
Ⅱ卷
17
解三角形求角和周长的最值
12
Ⅲ卷
7、9
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三角恒等变换求值
10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19
Ⅰ卷
17
正余弦定理
12
Ⅱ卷
15
二倍角公式、基本关系式、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5
Ⅲ卷
18
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12
2018
Ⅰ卷
17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12
Ⅱ卷
10、15
二倍角、辅助角公式、基本关系式、和的正弦公式、余弦定理
10
Ⅲ卷
15
余弦定理、二倍角公式、函数零点
5
(文科)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20
Ⅰ卷
18
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
10
Ⅱ卷
13、17
余弦的二倍角公式的应用;诱导公式和平方关系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或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17
Ⅲ卷
5、11
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及其应用;余弦定理以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解三角形
10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19
Ⅰ卷
7、11
诱导公式及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正、余弦定理
10
Ⅱ卷
11、15
二倍角公式的应用;正弦定理的应用
10
Ⅲ卷
18
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12
2018
Ⅰ卷
11、16
三角函数定义及三角恒等变换;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10
Ⅱ卷
7、15
二倍角及余弦定理;诱导公式及三角恒等变换
10
Ⅲ卷
7、11
二倍角公式、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10
02
考点分类
·
析重点
考点一 三角恒等变换
典例1
A
A
三角恒等变换的“四大策略”
(1)常值代换:特别是“1”的代换,
1=sin2θ+cos2θ=tan
45°等.
(2)项的拆分与角的配凑:
如sin2α+2cos2α=(sin2α+cos2α)+cos2α,α=(α-β)+β等.
(3)降次与升次:正用二倍角公式升次,逆用二倍角公式降次.
(4)弦、切互化:一般是切化弦.
考点二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典例2
解三角形问题一般要利用正、余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可以将角转化成边,也可以将边转化成角,当涉及边的平方关系时,一般利用余弦定理,要根据题目特点和正、余弦定理的结构形式,灵活选用.
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
考点三 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________m.
典例3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常考类型
(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
B
1.以平面几何为载体的解三角形问题,这种题目主要是:一是考查多个三角形的问题;二是考查四边形问题;三是通过三角形中的不等关系确定角或边的范围问题.
2.以向量的运算为载体考查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及重要不等式.
考点四 与解三角形有关的交汇创新
典例4
以向量的运算为载体考查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及重要不等式.这类综合问题的解法思路是:通过向量的运算把向量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或解三角形问题,再利用三角变换或正(余)弦定理综合解决.
03
易错清零
·
免失误
典例1
D
【剖析】 上述解法错误是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时,求错α+2β的范围,而导致求cos(α+2β)时求错值,故导致后面计算sin(α+β)时尽管利用对了公式,但是结果也错了.
典例2
【剖析】 (1)求解此类题时避免出错的关键:一是会选定理,即根据已知的边角关系,恰当地选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一般地,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既要注意角和边的对应,还要注意讨论钝角与锐角)或一边和两角,常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知三边或两边与其夹角,常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二是会用公式,即会利用二倍角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和余弦公式求三角函数值.
(2)在△ABC中,已知a,b和A,三角形的解的个数的情况如下,
①A为锐角时,当0
A时,无解:
当a=bsin
A时,有一解;
当bsin
A
当a≥b时,有一解.
②A为直角或钝角时,当a≤b时,无解:
当a>b时,有一解.
典例3
【剖析】 求解此类题时避开易错点的关键是会转化,即已知三角等式中既含有角又含有边的关系时,①若等式两边为关于边的齐次式,可以将边化为对应角的正弦值;②若具有余弦定理的形式,可以运用余弦定理将边化为角;③若等式两边均含有角的正弦值,常将角的正弦值化为边;④若含有角的余弦值,可以运用余弦定理将角化为边;⑤若一边与它的对角同时出现,经常用正弦定理,注意角和边要对应.
04
真题回放
·
悟高考
D
B
A
A
B
A
C
D
10.(理)(2020·全国卷Ⅱ卷)△ABC中,sin2A-sin2B-sin2C=sin
Bsin
C.
(1)求A;
(2)若BC=3,求△ABC周长的最大值.(共81张PPT)
第二部分
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
专题一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第1讲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
解题策略
·
明方向
2
考点分类
·
析重点
3
易错清零
·
免失误
4
真题回放
·
悟高考
5
预测演练
·
巧押题
1.高考对此部分内容的命题主要集中在三角函数的定义、图象与性质,主要考查图象的变换,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及最值,并常与三角恒等变换交汇命题.
2.主要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考查,难度为中等偏下.
(理科)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20
Ⅰ卷
7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
Ⅱ卷
2
三角函数的符号
5
Ⅲ卷
16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19
Ⅰ卷
11
绝对值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
Ⅱ卷
10
正余弦函数的周期及单调性
5
Ⅲ卷
12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
2018
Ⅰ卷
16
三角函数的最值
5
Ⅱ卷
10
三角函数的性质
5
Ⅲ卷
6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
(文科)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20
Ⅰ卷
7、9
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二倍角、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应用
10
Ⅱ卷
2
三角函数的符号
5
Ⅲ卷
5、13
三角函数求值
10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分值
2019
Ⅰ卷
5、7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诱导公式的应用
10
Ⅱ卷
8
三角函数的极值、最值和周期
5
Ⅲ卷
5
三角函数的零点
5
2018
Ⅰ卷
8
三角函数的周期和最值
5
Ⅱ卷
10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的应用
5
Ⅲ卷
8
正切函数图象和性质
5
02
考点分类
·
析重点
考点一 三角函数的定义、诱导公式及基本关系
典例1
B
D
-2
(1)涉及与圆及角有关的函数建模问题(如钟表、摩天轮、水车等),常常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应用定义时,注意三角函数值仅与终边位置有关,与终边上点的位置无关.
(2)应用诱导公式时要弄清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化简过程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切化弦、化异为同、化高为低、化繁为简等.
三角函数图象的两种变换方法
考点二 三角函数的图象及应用
典例2
D
A
(1)已知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象求解析式时,常采用待定系数法,由图中的最高点、最低点或特殊点求A;由函数的周期确定ω;确定φ常根据“五点法”中的五个点求解,其中一般把第一个零点作为突破口,可以从图象的升降找准第一个零点的位置.
(2)在图象变换过程中务必分清是先相位变换,还是先周期变换,变换只是相对于其中的自变量x而言的,如果x的系数不是1,就要把这个系数提取后再确定变换的单位长度数和方向.
A
考点三 三角函数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考向1 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
(1)(2020·浙江省杭州重点中学期中)若f(x)=sinx+cosx在[-a,a]是增函数,则a的最大值是
( )
典例3
A
三角函数值域(最值)的三种求法
(1)直接法:利用sin
x,cos
x的有界性直接求.
(2)单调性法:化为y=Asin(ωx+φ)+B的形式,采用整体思想,求出ωx+φ的范围,根据y=sin
x的单调性求出函数的值域(最值).
(3)换元法:对于y=asin2x+bsin
x+c和y=a(sin
x+cos
x)+bsin
xcos
x+c型常用到换元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在限定区间内的最值问题.
典例4
考向2 三角函数性质的综合问题
解决三角函数性质综合问题的三种意识
(1)转化意识: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将所求函数转化为f(x)=Asin(ωx+φ)的形式.
(2)整体意识:类比y=sin
x的性质,只需将y=Asin(ωx+φ)中的“ωx+φ”看成y=sin
x中的“x”,采用整体代入求解.
(3)讨论意识:当A为参数时,求最值应分情况讨论.
D
03
易错清零
·
免失误
典例1
4π
【剖析】 上述解法的错误,是误以为f(x)=Asin(ωx+φ)(A,ω≠0)的图象的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最小正周期,而导致错误,需要注意f(x)=Asin(ωx+φ)(A,ω≠0)的图象的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最小正周期;另外,做此类题时还易搞混函数f(x)=Asin(ωx+φ)(A,ω≠0)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与对称轴对应的x的值.
典例2
B
典例3
A
典例4
A
【剖析】 求解此类题时的易错点有三处:一是化简出错,记清诱导公式即可避开此类错误;二是函数的解析式求错,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后对应的函数的解析式写错,需注意当ω≠1时,函数y=Asin(ωx+φ)(ω>0)的图象向左(或向右)平移α(α>0)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图象对应的函数的解析式为y=Asin[ω(x+α)+φ](ω>0)(或y=Asin[ω(x-α)+φ](ω>0));三是忽视已知条件中的角的范围,在求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时要注意与已知角的范围结合.
04
真题回放
·
悟高考
1.(理)(2020·全国卷Ⅱ卷)若α为第四象限角,则
( )
A.cos
2α>0
B.cos
2α<0
C.sin
2α>0
D.sin
2α<0
D
A
3.(2018·全国卷Ⅰ)已知函数f(x)=2cos2x-sin2x+2,则
( )
A.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3
B.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4
C.f(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3
D.f(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4
B
A
A
B
C
C
-4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