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1 21:2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1、请列举两例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出现的失误。
2、文化大革命被粉粹的标志?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举例说明。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阶段,我党经历了一些挫折,走了一些弯路。但我们伟大的党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有奋发进取的气魄。从1978年冬天起,我国开始了伟大的转折,进入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振奋人心的时刻吧,体会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写下诗篇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啊中国
啊中国啊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
2.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两个凡是”的提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后来她有了两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大儿子”智慧骁勇,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小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周围的人对他们也刮目相看,原来门可罗雀的家变得门庭若市,母亲的脸上终于绽放出花一般灿烂的笑容。
假如这位母亲就是我们的伟大的祖国,那么她的这两个“儿子”是谁?
毛泽东
邓小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等发表社论。
那么,“两个凡是”的提法对不对呢?
我们可以来听一听邓小平是怎样说的:“‘两个凡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没有‘两个凡是’啊,毛主席也没有‘两个凡是’啊,毛主席在这个时间,在这个地点,在这个问题上讲的事,在另外一个时间,另外一个地点就不能同样照搬了嘛,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决定嘛。”
1、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2、目的: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3、结果: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意义(影响):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背景
(1)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3)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人心所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会议内容:
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建国以来一次历史性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召开
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3.意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言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讨论思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
议有哪些?
纵横联系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
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彻底纠正了“左”
的错误思想
确立了毛泽东
领导地位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挽救党、红军、革
命生死攸关的转折
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比较
与归纳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讲话
你是怎样理解的?
产生的历史巨人
巨变的标志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十一届

中全
会召开
纵横联系
为什么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深入探究

结:
从核心内容来说:
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说:
目标导学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1)主要工作
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刘少奇的追悼会
1.平反冤假错案
到1985年,全国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数百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十万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无故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1.平反冤假错案
2.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导入新课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精神抖擞迈入考场。
恢复高考
1977高考恢复之后,学生高考的准考证。
1977年,西藏日喀则地区准考证。
课堂小结
两年徘徊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思想解放运动
“两个凡是”
导致
促使
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
掀起
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保障
作出
伟大的历史转折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的转折是指(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开国大典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检测目标
D
2.下列有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相同点阐述错误的是(  )?
A.建国后召开的党的会议?
B.重视经济,都大力发展生产力?
C.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D
检测目标
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
A.1979年  B.1978年  
C.1977年  D.1976年
B
检测目标
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的错误性
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D
检测目标
5.“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个方针的实质是(  )?
A.维护毛主席的个人威信   
B.坚持“文革”的错误理论和政策?
C.否认集体领导的优良传统  
D.反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节知识点
2.选做题: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