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邓小平
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伟人
四川人
“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三起三落”
“中国改革之父”
“中国人民的儿子”
线索梳理
1949
1956底
1978底
1966夏
1976.10
现在
共和国史: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
时期
两年徘徊
时期
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期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大改造
文革后的中国
数据来自《世纪伟人邓小平》,主编:侯树栋 许志功
1
1957年至1976年,受政治迫害人数上亿,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
2
大跃进文革期间,国民收入损失6200亿元(超过1949到1979年基本建设投资六千亿元)
3
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290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香港:4240美元,韩国:1520美元),世界排名117位之后,属贫穷国家。
中国何去何从?
日本奇迹恢复
文革期间,日本崛起,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第三单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真理标准大讨论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拨乱反正
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
上访信
文革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只好露宿街头,在街头的餐馆里捡剩饭吃。
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阶级斗争为纲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实质:
“左”倾错误的继续,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真理标准大讨论
文章尖锐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碰,敢于去弄清是非。
1978年5月
“两 个 凡 是”
真理标准大讨论
探究一: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有何意义?
真理标准大讨论
原因: “两个凡是” 错误方针的提出(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
结果: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意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1978年11月 中央工作会议
1978年12月,全国29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党委等主要负责人纷纷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真理标准大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根据课本找出:
探究二: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伟大决策-改革开放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个人崇拜
冤假错案
阶级斗争
左倾路线
后
伟大的历史转折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记得1978年,我第一次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如何养牛的文章,让我激动不已。自打“文革”以来,报纸一登就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在当时,养鸡、种菜全被看成是资本主义尾巴,是要被割掉的。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
该文章释放出发展个体经济的信号!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共同社》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联社》
外媒评价: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计有7亿多人脱贫,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事情。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2018年
国内生产总值
3645亿
(占世界总量的1.8%,排名第10)
90万亿
(占世界总量的16%,排名第2)
贸易进出口额
355亿
(占世界总量0.8%)
27.8万亿
(占世界总量11.5%)
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世界银行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5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少奇同志追悼会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平反冤假错案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1978年11月,北京市委为天安门事件平反,肯定了1976年“四五”运动的性质。
平反冤假错案
平反冤假错案--相关链接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7年恢复高考 考试现场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拨乱反正完成的标志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平反冤假错案
课
堂
小
结
两年的徘徊时期
十一届三
中全会
思想解放运动
“两个凡是”
导致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
全面推进
拨乱反正
保障
掀起
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