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曾在1978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为《时代》杂志周刊年度风云人物,8次成为其封面人物。邓小平为什么会获得如此殊荣呢?源于他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回顾他的一生,历经“三落三起”的磨难,但他仍幽默的说:“如果为政治上为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正是这样一位乐观、睿智的老人,领导中国走向了富强。
第一落: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第一起: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
第二落: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
第二起: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
第三落: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
第三起: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职务。(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员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三落三起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 “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 错误。
(2)然而,当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普遍不满
1、背景: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质:“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
影响:束缚人们思想
1977年2月7日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社论说:“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形成了“两个凡是”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题字“实事求是”
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 ——邓小平
为实事求是正确思想路线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该文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1978年5月10日,在胡耀邦主持下,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署名转发了这篇文章。文章说,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从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准备
1978年12月18日,北京
(1)时间、地点
2、十一届三中全会
形 成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果断停止 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
作 出 了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冲 破 了 长期以来「 左 」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确 定 了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
前看的指导方针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2)、内容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
深远意义的 伟大转折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3)、意义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彻底纠正了“左”的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挽救党、红军、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比较与思考
转折
“左”倾错误
以阶级斗争为纲
个人崇拜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领导集体
思
想
政
治
组
织
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从新中国历史的角度看
二、拨乱反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2年底,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1、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组织部部长,主持平反工作。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人所作的错误结论,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55万名右派被改正;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得到解救。
1980年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举行刘少奇同志追悼会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
追悼会上致悼词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叛徒、内奸、工贼”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981年中共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了总结和评价。《决议》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邓小平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富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
强国之梦
第三次
毛泽东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站起来)
新中国的成立
建国之梦
第二次
孙中山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醒过来)
辛亥革命救国之梦
第一次
产生的历史巨人
结 果
巨变
“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引发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两年的徘徊时期
十一届三
中全会
思想解放运动
“两个凡是”
导致
促使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掀起
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
全面推进
拨乱反正
保障
作出
【课堂小结】
1. 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
A.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 邓小平曾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的邓小平思想是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巩固练习
D
3 .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
开天辟地 B. 当家做主
C. 遵义会议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4. 如果请你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在你所拟的提纲绝对不能出现的内容是( )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将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实行改革开放
D
B
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是指( )
A.纠正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全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抛弃自我封闭和固守成规.确定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
C.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D.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B
D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这种深刻性集中表现在( )
A.认识到中国的生产力是落后的
B.认识到中国必须走工业立国之路
C.认识到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体制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8.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前提的是( )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
D.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D
A
9.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 )
A.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0. 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