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拔萝卜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一
相关领域
数与代数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点之一。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要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呢能力。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中提供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萝卜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和“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多少根萝卜?”这两个加减法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并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交流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材将加减法合起来安排,用“主题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加减法的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更加接近于实际。另外,教材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过程中,初步引出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是一种重要而又易被学生接受的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减法的基础,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理解并接受这种方法,体现了一定的算法优化思想。
二、学生分析
学生都已具备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基础知识,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已从家长那里获得了一些用竖式计算的知识储备;而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从使用新课程一开始就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已普遍具备这个能力。但一少部分学生爱讲不爱听,还有些学生愿做不愿表达,更有甚者,愿听老师的,而不愿听同伴的发言。所以,学生能否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算法,能否虚心、耐心地倾听、思考他人的算法是我们这个班在课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学习目标(含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兴趣导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渗透转化思想。
2.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多种计算方法,认识竖式,会用竖式进行加法计算。同时,也能找到竖式与其它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探究竖式与多种算法的内在联系。
教具:小棒,计数器,口算卡。
学具:小棒,计数器,A4纸。
电子设备:幻灯片,投影仪。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口算大比拼
一、口算大比拼。
6+72=?? 40+5=?? 49+50=??
33+60=???24+40=???94+3= 81+10=? 37+20=???43+4=??
35+4=?? 62+6=?? 25+70=
与平时每堂课的练习一样,每次按小组进行,最后再进行抢答。
通过口算练习,学生们不仅能复习本节课之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且也为本节课的探究做好铺垫,同时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
(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春天是播种的季节,那么秋天就是收获的季节。你们看,小蓝和小黄高高兴兴来到田地里,它们在干什么?(教师随手贴上小蓝和小黄)
(教师引导,学生齐说本课主题《拔萝卜》)
2.发现信息,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谁能给大家说说,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6711951664335
师:根据这样的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同时可以请同学回答(列出算式即可)。
(2)探究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教师板书)其它计算问题我们后面再继续研究。
师: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 “一共拔了多少萝卜”是什么意思呢?(大家一起用手势比划)并列算式。教师板书36+23。
(3)探究36+23的计算方法。
师:36+23应该等于多少呢?谁能和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布置任务:
师:其他同学可能还会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的方法,(可以借助提供给你的学具,动手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来解决它们一共拔了多少萝卜的问题?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随即将学生的作品一并贴到黑板上。
汇报如下:
方法一:计数器
学生汇报后,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教师就可以提出质疑:“将23中的3在十位上拨可不可以?”让学生带着争议和批判性思维去深入思考,强化学生对于位值制的理解,感悟只有相同单位时才1052195768985能相加。
方法二:摆小棒
学生汇报完后,将小棒粘在黑板上,并通过圈的方式表示出计算的方法。
5092702578735
45212093980
方法三: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在学生口算时就展示在板书上)
方法四:用竖式计算
将学生正确的竖式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用粗黑笔写在了白纸上),汇报完后,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可以用前面的计算器或小棒来解释吗?(让学生到前演示,学生边拨计数器,教师边板书竖式。)
可以让学生提出写竖式的注意事项,根据情况,教师进行补充。
相同数位要对齐;
注意事项:从个位加起;(教师可以提倡从个位加起,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至于为什么要先从个位加起,可以提出这个问题,并告诉孩子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慢慢揭开这个谜底,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到后面学习进位加法时再进一步讨论。)
3.寻找联系。
师:为了说明36+23=59,我们运用了这些方法来解决。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小总结:我们运用了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加法算式,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保证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学生通过观察,回答问题。
小蓝拔了36个萝卜,小黄拔了23个萝卜。(教师贴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小蓝比小黄多拔了几个萝卜?
小黄比小蓝少拔了几个萝卜?
谁拔的萝卜多?谁拔的萝卜少?
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带领同学边说边笔划“一共”的含义。
找个别学生来分享。
学生独立活动。(给孩子们提供的学具分别为小棒,白纸,和计数器)
学生按不同方法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他们还可以再让其他学生提建议或进行补充。需要的话,学生们还可以到前面进行操作。
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将这四种方法联系在一起,找出其中的共同点,这样,孩子们心目中的竖式就有了模型的支撑。
引导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先让学生简单口述算法,以激发其他学生一起继续深入思考。通过做手势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给不同层次学生创造适合他们的思考方式,目的是解决同一个问题。
通过多种算法的呈现唤醒学生解决问题的原有认知,在方法多样化下进一步理解加法的算理。
寻找相同和不同的时候就是对算理的渗透,从而进一步理解竖式的意义。
三、
练习巩固提升
(三)练习巩固提升
.
数学书第55页(学生借助投影进行汇报)
122555109855
纠正学生在列竖式时所出现的问题,同时进行了巩固与练习。
四、课下思考
(四)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共同的研究,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王老师希望同学们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学会运用咱们学过的方法来解决,并且能够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你就能够解决更多问题了。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让学生汇报完后,将学具立体模型展示在黑板上,通过利用形象的直观小棒和计数器模型,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竖式算理。
学生能解释多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善于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
建构模型。通过模型来理解竖式方法的意义,从而体会相同数位相加减的必要性。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说明。
板书设计:
拔萝卜
小蓝拔了36个萝卜,小黄拔了23个萝卜。
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368935064135十位
十位
36+23=59(个) 30+20=50
学生作品展区 6+3=9
3 6 50+9=59
+ 2 3
5 9
答:一共拔了59个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