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2020-202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革后的中国
数据来自《世纪伟人邓小平》,主编:侯树栋
许志功
1
1957年至1976年,受政治迫害人数上亿,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
2
大跃进文革期间,国民收入损失6200亿元(超过1949到1979年基本建设投资六千亿元)
3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290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香港4240美元,韩国1520美元,世界排名117位之后)
新课导入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找一找:阅读教材,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
文革积累下许多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2
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纠正;
3
“两个凡是”的提出;
4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阶级斗争为纲
想一想:“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
“两个凡是”实质:
“左”倾错误的继续
结合教材相关史事,说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使人们认识到了什么,这次讨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有什么积极意义?
认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积极意义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时间地点:
1978年底
北京
3、内容:
思想上
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
果断停止使用“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集体。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意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
会议前
会议后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盲目个人崇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邓小平领导集体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邓小平在追悼会上为彭德怀致悼词
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
二、拨乱反正
2、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时间:
(2)内容:
(3)意义:
1981年
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二、拨乱反正
3、恢复高考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1977年冬,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
知识拓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据此请回答:
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谁?“救
国之梦”
“建国之梦”
“强国之梦”分别是指什么事件?
“救国之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国之梦”:成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强国之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毛泽东
孙中山
邓小平
课后作业
1、本课作业:
第7课知识结构、选择题、思考与探究。
2、预习作业:
看书并完成第8课知识结构。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