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高考专区
二轮专题
2021湖南版二轮数学专题复习课件学案与训练1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湖南版二轮数学专题复习课件学案与训练1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08 23:20:35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第1讲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p1】
【p1】
2020年高考全国Ⅰ、Ⅱ卷考查了集合的交集和并集运算,从近几年高考题来看,涉及本节知识点的高考题型是选择题或填空题.有时在大题的条件或结论中出现,所以在复习中不宜做过多过高的要求,只要灵活掌握小型综合题型就可以了.
要掌握以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不等式的解集为背景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基本运算;要能够利用集合之间的关系,利用充要性求解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要掌握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命题真假的判断;还得注意以新定义集合及集合的运算为背景考查集合关系及运算.要活用“定义法”解题,重视“数形结合”,定义是一切法则和性质的基础,是解题的基本出发点,注意方法的选择,抽象到直观的转化.要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性与明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交流问题的能力.体会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运用.
【p1】
探究一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的运算
例1(1)已知R是实数集,集合A=,B=,则A∩=( )
A.
B.
C.
D.
【解析】选C.
由题意,集合A==,B==,
所以?RB=,所以A∩=.故选:C.
(2)若A={x|-3≤x≤4},B={x|2m-1≤x≤m+1},A∩B=B,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1,+∞)
∵A∩B=B,∴B?A.
当B=?时,由2m-1>m+1,解得m>2;
当B≠?时,则解得-1≤m≤2.
综上可知,m∈[-1,+∞).
【点评】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若A?B,则有A=?和A≠?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
探究二 常用逻辑用语
例2
(1)命题“?x∈R,?n∈N
,使得n≥x2”的否定形式是( )
A.?x∈R,?n∈N
,使得n
B.?x∈R,?n∈N
,使得n
C.?x∈R,?n∈N
,使得n
D.?x∈R,?n∈N
,使得n
【解析】选D.
由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得,命题“?x∈R,?n∈N
,使得n≥x2”的否定形式是“?x∈R,?n∈N
,使得n
(2)已知命题p:?x∈R,2x<3x;命题q:?x∈R,x3=1-x2,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p∧q
B.(綈p)∧q
C.p∧(綈q)
D.(綈p)∧(綈q)
【解析】选B.
x=0可知:命题p:?x∈R,2x<3x为假命题,由函数图象可知命题q:?x∈R,x3=1-x2为真命题,所以(綈p)∧q为真命题.
探究三 充要条件
例3
(1)已知p:≤2,q:x2-2x+1-a2≥0,若p是綈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解析】(0,2]
∵≤2,∴-1≤x≤3,即p:-1≤x≤3;
∵x2-2x+1-a2≥0(a>0),∴x≤1-a或x≥1+a,
∴綈q:1-a
∵p是綈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解得0
∴所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0,2].
故答案为:(0,2].
(2)(多选题)设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
B.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
C.存在一个平面γ,满足α∥γ,β∥γ
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b,a?α,b?β,a∥β,b∥α
【解析】选CD.
对于选项A,若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则α∥β或α与β相交.
若α∥β,则存在一条直线a,使得a∥α,a∥β,
所以选项A的内容是α∥β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对于选项B,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则α∥β或α与β相交.
若α∥β,则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
所以选项B的内容是α∥β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对于选项C,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显然是平行的,故选项C的内容是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
对于选项D,可以通过平移把两条异面直线平移到其中一个平面γ中,成为相交直线,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γ∥α,γ∥β,则α∥β,
所以选项D的内容是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故选:CD.
【p2】
1.解答集合问题的策略:
(1)集合的化简是实施运算的前提,等价转换是顺利解题的关键.解决集合问题,要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抓住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2)求交集、并集、补集要充分发挥数轴或韦恩图的作用;
(3)含参数的问题,要有分类讨论的意识.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
2.命题真假的判定方法:
(1)一般命题p的真假由涉及的相关知识辨别;
(2)四种命题的真假的判断根据:一个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假,而与它的其他两个命题的真假无此规律;
(3)p∨q、p∧q、綈p命题的真假根据p,q的真假与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判定;
(4)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集合M的每个元素x验证p(x)成立;但要判定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却只要举出集合M中的一个x=x0,使得p(x0)不成立即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举一个反例”).要判定一个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集合M中能找到一个x=x0,使p(x0)成立即可;否则,这一存在性命题是假命题.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分清条件和结论;找推式,判断“p?q”及“q?p”的真假;下结论,根据推式及定义下结论;
(2)等价转化法:条件和结论带有否定词语的命题,常转化为其逆否命题来判断;
(3)集合法:小范围可推出大范围,大范围不能推出小范围.
4.解决创新题的问题常分三步:
①信息提取,确定化归方向;
②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探求解决方法;
③将涉及的知识进行转换,有效地输出,其中信息的提取与化归是解题的关键,也是解题的难点.
【p2】
考题1[2020·新高考卷Ⅰ]设集合A={x|1≤x≤3},B={x|2
A.{x|2
B.{x|2≤x≤3}
C.{x|1≤x<4}
D.{x|1
【解析】选C.
A∪B=[1,3]∪(2,4)=[1,4),故选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集合并集,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考题2[2020·新高考卷Ⅱ]设集合A={2,3,5,7},B={1,2,3,5,8},则A∩B=( )
A.{1,3,5,7}
B.{2,3}
C.{2,3,5}
D.{1,2,3,5,7,8}
【解析】选C.
因为A
?Symbol}@@{2,3,5,7},B={1,2,3,5,8},
所以A∩B=,故选: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集合交集,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考题3[2020·全国卷Ⅱ]设有下列四个命题:
p1: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
p2:过空间中任意三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
p3:若空间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p4:若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α,则m⊥l.
则下述命题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
①p1∧p4;②p1∧p2;③(綈p2)∨p3;④(綈p3)∨(綈p4)
【解析】①③④
对于命题p1,可设l1与l2相交,这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为α;
若l3与l1相交,则交点A在平面α内,
同理,l3与l2的交点B也在平面α内,
所以,AB?α,即l3?α,命题p1为真命题;
对于命题p2,若三点共线,则过这三个点的平面有无数个,命题p2为假命题;
对于命题p3,空间中两条直线相交、平行或异面,
命题p3为假命题;
对于命题p4,若直线m⊥平面α,
则m垂直于平面α内所有直线,
∵直线l?平面α,∴直线m⊥直线l,
命题p4为真命题.
综上可知,p1,p4为真命题,p2,p3为假命题,
p1∧p4为真命题,p1∧p2为假命题,
(綈p2)∨p3为真命题,(綈p3)∨(綈p4)为真命题.
故答案为:①③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复合命题的真假,同时考查空间中线面关系有关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p83】
A组 基础演练
1.符合?A?关系的集合A的个数为( )
A.5
B.6
C.7
D.8
【解析】选C.
由题意知:符合?A?关系的集合A可能为,,,,,,,共7个.故选:C.
2.已知命题p:?x>0,ln(x+1)>0;命题q:若a>b,则a2>b2,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p∧q
B.p∧(綈q)
C.(綈p)∧q
D.(綈p)∧(綈q)
【解析】选B.
由x>0时x+1>1,ln(x+1)>0,知p是真命题;由-1>-2,(-1)2<(-2)2可知q是假命题,即p,綈q均是真命题,故选B.
3.已知集合A=,B=,若A∪B=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A.(-∞,-3]∪[2,+∞)
B.[-1,2]
C.[-2,1]
D.[2,+∞)
【解析】选C.
由题得A==,
∵A∪B=A,∴
∴-2≤a≤1,选C.
4.命题“?a,b>0,a+≥2和b+≥2至少有一个成立”的否定为( )
A.?a,b>0,a+<2和b+<2至少有一个成立
B.?a,b>0,a+≥2和b+≥2都不成立
C.?a,b>0,a+<2和b+<2至少有一个成立
D.?a,b>0,a+≥2和b+≥2都不成立
【解析】选D.
“?a,b>0,a+≥2和b+≥2至少有一个成立”的否定为:“?a,b>0,a+≥2和b+≥2都不成立”.
故选:D.
5.设锐角△ABC的三个内角分别为角A、B、C,那么“A+B>”是“sin
B>cos
A”成立的( )
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A.
设锐角△ABC的三个内角分别为角A,B,C,
“A+B>”?“B>-A”?“sin
B>sin”?“sin
B>cos
A”,
“sin
B>cos
A”?“sin
B>sin”?“B>-A”?“A+B>”,
∴“A+B>”是“sin
B>cos
A”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故选:A.
6.(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命题“?x∈R,x2+x+1>0”的否定为“?x∈R,x2+x+1≤0”
B.对于命题p:?x≤1,x2-3x+2≥0,则綈p:?x>1,x2-3x+2<0
C.“a
D.“m<2”是“sin
x+>m对x∈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ACD.
对A项,命题“?x∈R,x2+x+1>0”的否定为“?x∈R,x2+x+1≤0”,满足命题的否定形式,故A正确;
对B项,命题p:?x≤1,x2-3x+2≥0,则綈p为:?x≤1,x2-3x+2<0,不是:?x>1,x2-3x+2<0,所以不满足命题的否定形式,故B错误;
对C项,“a
对D项,“m<2”可得“sin
x+>m对x∈成立”,反之“sin
x+>m对x∈恒成立”可得“m≤2”;所以“m<2”是“sin
x+>m对x∈恒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D正确.
故选:ACD.
B组 能力提升
7.已知命题p:?x∈(-∞,0),2x>3x;命题q:?x∈,sin
x>x,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p∧q
B.(綈p)∨q
C.(綈p)∧q
D.p∧(綈q)
【解析】选D.
命题p:?x∈(-∞,0),>1,即2x>3x,因此p是真命题,
命题q:x∈,令f(x)=x-sin
x,f′(x)=1-cos
x>0,因此函数f(x)在x∈上单调递增,∴f(x)>f(0)=0,∴?x∈,sin
x
8.命题“?x0∈R,asin
x0+cos
x0≥2”为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命题“?x∈R,asin
x+cos
x<2”为真命题,
则<2,∴-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9.已知集合A={(x,y)|y-x≤0},B={(x,y)|x2+(y-a)2≤1},若A∩B=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a≤-2
因为A∩B=B,所以x2+(y-a)2≤1表示的圆面在不等式y-x≤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
所以圆心(0,a)一定在y轴负半轴上,
当直线y-x=0与圆x2+(y-a)2=1相切时,
d==1,所以a=±2,因为a<0,
所以a=-2,那么由题意及数形结合可知a≤-2.
10.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对给定的正数k,若存在闭区间?D,使得函数f(x)满足:①f(x)在内是单调函数;②f(x)在上的值域为,则称区间为y=f(x)的k级“理想区间”.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函数f(x)=x2(x∈R)存在1级“理想区间”
B.函数f(x)=ex不存在2级“理想区间”
C.函数f(x)=存在3级“理想区间”
D.函数f(x)=tan
x,x∈不存在4级“理想区间”
【解析】选D.
易知是f(x)=x2的1级“理想区间”,A正确;
设g(x)=ex-2x,g′(x)=ex-2,当x
2时,g′(x)<0,当x>ln
2时,g′(x)>0,因此g(x)min=g=2-2ln
2>0,即g(x)=0无零点,因此f(x)=ex不存在2级“理想区间”,B正确;
由h(x)=-3x=0,得x=0或x=,则是f(x)=的一个3级“理想区间”,C正确;
借助正切函数图象知y=tan
x与y=4x在内有三个交点,因此f(x)=tan
x有4级“理想区间”,D错误.
故选D.
11.若命题“?x0∈,使得xeax0-1>1成立”为假命题,则实数a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得知命题“?x∈,x2eax-1≤1成立”.
(1)当x=0时,不等式x2eax-1≤1成立;
(2)当0
x,
∴a≤,构造函数f=,其中0
f′=,令f′=0,得x=e>e,当0
所以,函数y=f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则fmin=f=-,∴a≤-.
因此,实数a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12.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并且a2=2,S5=15,数列满足bn=2-,记集合M=,若M的子集个数为16,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设可得?所以Sn=,又bn=2-,故2-bn=,则λ≤×,即λ≤.∵M的子集个数为16,结合f(n)=(n∈N
)的图象,所以有且仅有1,2,3,4四个正整数n满足该不等式,所以λ≤1;又λ>=,所以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λ≤1.(共37张PPT)
专题一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平面向量、复数、不等式、计数原理
第1讲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知识网络>●●。。
元素的特征
概念
匚集合
集合的分类与表示
运算」子集、交集、并集、补集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全称量词
量词
特称量词
常用逻辑用语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充分条件
[命题
充要条件
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
备考建议>●。
典例剖析>●。·。
规律总结>●。。
高考
●●●●●
限时训练>●。。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