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 (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 (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1 22:0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改革开放是如何起航的?
导入新课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
2.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联系文革的危害,想想文革结束后,当时的中国人民希望什么?
1
2
3
人民希望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错误;
人民希望发展国家经济,发展科教文化事业;
人民希望政治生活正常化,健全民主与法制;
新课探究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实质:
“左”倾错误的继续
以阶级斗争为纲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声。
(1)“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结论:
影响:
(2)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性质:
2.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北京
问题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问题二: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问题三:“文革”十年动乱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2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 《<文化大革命>简史
问题四:毛主席热爱我热爱,毛主席支持我支持,毛主席指示我照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损失巨大
盲目个人崇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国存在的问题: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领导集体
伟大的历史转折
思想 路线
政治 路线
组织 路线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损失巨大
盲目个人崇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举措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邓小平(1904年-1997年)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
他的人生经历了“三落三起”传奇。“第一落”: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第一起”:1933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 “第二落”: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第二起”: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第三落”: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历史地位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挽救党、红军、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彻底纠正了“左”的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八大
提出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继承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十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
——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78年—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万亿)
1980年中国“舞禁”初开
3.意义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程。
重新恢复的最高人民法院
1980年中国首批博士获得者
二、拔乱反正
1、主要内容:平反冤假错案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邓小平为老舍平反的批示
1978年初,老舍终于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78年6月3日,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正式为老舍恢复名誉。邓小平特意送了花圈以示尊重。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2、典型事件:为刘少奇平反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方面代表一万多人参加了追悼大会。
 5月19日,遵刘少奇遗嘱,亲属将其骨灰撒向大海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刘少奇临终遗言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全国约570万人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2、典型事件:恢复高考
四、作出《历史决议》,完成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一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二是公正评价功过是非
三是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完成标志: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影响: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
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2
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3
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4
我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普通的理论工作者。这40年我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新胜利,中国富起来了,中国马上要强起来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中华民族真的走向了伟大的复兴。
——胡福明(1978年《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课堂小结
结果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978年
中共成立
遵义会议
新中国建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天辟地
生死攸关
当家作主
1956年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
伟大转折
概括历史年代表中相对应年份的主题词
风采展示
1.书籍再现历史,《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是记叙邓小平最后二十年的纪实作品。请结合节选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8年北京某出版社推出了一本畅销书《影响中国人一个世纪的最重要的文章》,被列入开篇之作的便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此文的发表掀开了社会主义中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崭新篇章,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深刻地影响当代中国 。
(1)材料一中提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发表于哪场思想解放运动中?这场解放运动冲破了哪种思想的束缚,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思想:冲破了“左”倾思想的束缚;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对中国普通百姓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次是遵义会议,一次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于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的第三天召开。由于中央工作会议作了充分的准备,三中全会会期虽短,但是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向实事求是的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封闭和墨守成规向改革开放的转变。全会发起了推动中国社会加速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宣告了中国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2)请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内容说一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怎样的转变。
时间:1978年12月,地点:北京;
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从“个人崇拜”到弘扬民主法治。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这一会议的召开宣告了哪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宣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