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改革开放是如何启航的?我们一起进入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节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1 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材料,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
2 阅读并分析材料,归纳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究,列举出三次历史性巨变的内容和相关人物。
文革后的中国
1.1957年至1976年,受政治迫害人数上亿,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
2.大跃进文革期间,国民收入损失6200亿元(超过1949到1979年基本建设投资六千亿元)
3.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290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香港4240美元,韩国1520美元,世界排名117位之后,属贫穷国家和地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7年2月7日,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名义发表的《学好文件抓住纲》,公开提出了“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在1977年3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在讲话中继续沿用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强调要巩固和发展所谓“‘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果实”。
“文革”结束后,人们迫切要求平凡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个愿望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吗?为什么?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危害?
不能
“两个凡是”方针是错误的
“左”的思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凡是”的说法本身就过于绝对,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看问题,全面看问题的原则
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邓小平是如何看待“两个凡是”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样的意义?
反对“两个凡是”,解放人们的思想。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978年12月 北京
结合课本,材料研读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历史》
通过材料一,可以看出指导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彻底结束“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材料二 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适应国内外形式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全会做出的工作中心转移的新战略,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左”倾错误方针。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有什么变化?
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适应国内外的形式变化,尊重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三告诉我们要采用什么样的政策来发展经济呢?
改革开放
改革什么?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改革管理方式,生产方式,思想方式。开放的目的是开展国与国的经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
材料四 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在这次会议上,虽然华国锋仍担任党中央主席,但就确定党的指导思想,决定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政策来说,邓小平实际上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政治路线确立了工作中心,如何保障这个中心不动摇,需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由材料四可以看出,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始。
------日本共同社的报道
材料二 这次会议做出的一些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有要大。
------美国联合通讯社的报道
结合材料和教材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什么样的意义?
1 这是一场伟大的历史转折
2 中国由此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 中国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阶级斗争为纲”
会前
会后
“两个凡是”
“左”的思想指导下中央领导人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以邓小平为核心党中央领导集体
拨乱反正
为了彻底从“文革”和“两个凡是”的阴影中走出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全面推进拨乱反正工作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任务。如何全面推进拨乱反正的工作呢?
阅读教材36-37页,总结拨乱反正的工作
平反冤假错案
刘少奇的追悼会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恢复高考制度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被解救。
分组讨论,完成表格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具体时间
人物
事件
意义
20世纪前期
20世纪中期
20世纪后期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请完成表格。
孙中山
辛亥革命
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邓小平
1911年
1949年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成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实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
小结
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以阶级斗争为纲,“两个凡是”
2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3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当堂检测:
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D
2.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3.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以上材料节选自《人民日报》的社论,这份社论应发表于(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