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壹
拨乱反正
贰
文化大革命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受到严重损失;这些都是当时的人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最终这些问题又是如何被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和了解。
课时回顾
“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十年文革结束
思考: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呢?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文革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只好露宿街头,在街头的餐馆里捡剩饭吃。经济损失5000亿元人民币,300万干部蒙受不白之冤,10年没有高考。
上访信堆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人心所向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以阶级斗争为纲
“两个凡是”的方针的提出
实质:“左”的错误思想的继续;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影响:导致国家出现徘徊局面,同时阻碍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和大量冤案的彻底平反;不利于后续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
你认为“两个凡是”是否正确?
坚持“两个凡是”会有什么影响?
问题思考
结合教材相关史事,说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使人们认识到了什么,这次讨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有什么积极意义?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积极意义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真理讨论
会议召开
时间:
地点:
内容
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
北京
思想上
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
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邓小平
遵义会议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纠正了博古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
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是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
彻底纠正了“左”的错误思想
拨乱反正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问题探究
主要工作
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结果
二、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恢复高考制度
知识拓展
意义: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7年8月,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高考报名点
方
解放思想
伟大转折
拨乱反正
“两个凡是”提出——阻拦纠错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思想
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平反冤假错案
恢复高考制度
改革开放
课堂小结
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某文献记载:经过建国三十二年来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的反复比较,特别是经过近几年来的思考和总结,全党同志和我国各族爱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是大大地提高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程度,显然超过了建国以来任何一个时期的水平。该文献是(
)
A.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课堂训练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