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27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27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5 15:12:13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近代以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三大里程碑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10月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推进
学习目标
1.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内容及意义(重点)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重点)
3.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难点)
历史的徘徊
文革后的中国面临
怎样的一个困局?

政治
经济
文化
思想
经济困难物资短缺
票证时代
一个普通职工
1962年凭票证供应的商品
票证——计划经济下
物资短缺的真实写照
1956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近307公斤。
1976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下降到305公斤。
粮食统购统销
户籍制度
政治混乱无序
材料1:“文革”时期,全国人大停止活动9年;全国政协长达10年未能正常召开会议。
材料2: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有75%的中央副部级和地方副省级以
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受到各种形式伤害和株连的人数高达1亿人。
材料3:一位国际友人曾这样形容北京:“像水晶一般透明的城市”。
而文革后的北京,在市民眼中是“离家不放心,上班不安心,走路也担心。”
社会失序,人心不安。
党政机关长期陷于不正常的状态;
冤假错案堆积如山,没有平反;
思想僵化
材料2:
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党内主要领导同志于1977年2月提出
的“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
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指导方针。
材料1: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1976年10月25日两报一刊《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社论
“两个凡是”像精神枷锁禁锢住人们的思想,
无法从“左”倾错误思想的窠臼中走出来。
文化凋敝
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龙江颂
红灯记
剧目数量少
且类型单一
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
十年文革造成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和科技断层。
1966到1976年
高考统一招生制度中断。前四年未招生,后招收工农兵学员。
“文化大革命”伊始,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停课,全体师生“停课闹革命”。
经济困难物资短缺
政治混乱无序
思想僵化
文化凋敝
文革结束后
中国面临的
主要困局
突破口在哪里?
谁又是破局者?
破局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总结破局的重要事件、时间、性质、结论及意义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性质:
结论:
意义: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时间:
1978年
历史的转折
认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阅读课文,自主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
北京
内容
路线
纠正错误
树立正确路线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政治路线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两个凡是”
工作重点:
阶级斗争
盲目个人崇拜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工作重点:经济建设
伟大决策:
改革开放
形成第二代
中央领导
集体
思想路线
前提
政治路线
核心




组织路线
保障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快速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召开的意义
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内容
意义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合作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的比较(提示:从思想纠错、领导核心、历史地位等角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胡绳
思想纠错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彻底纠正了“左”的思想错误
领导核心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历史地位
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感受新中国的变化
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作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刘少奇
(1898年-1969年)
1980年5月17日,
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等上万人参加。
19日遵刘少奇遗嘱,亲属将骨灰撒向大海。
1959年4月当选
共和国主席
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
拨乱反正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
平反,受到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恢复了名誉。
1978年12月24日,彭德怀、陶铸追悼会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彭德怀(1898-1974)
陶铸
(1908-1969)
图为邓小平在追悼会上为彭德怀致悼词
拨乱反正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知识链接——恢复高考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本课重要事件节点
本课小结
1976年文革结束
1977年2月
提出“两个凡是”
1977年冬
恢复高考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80年
刘少奇案平反
1982年
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完成
1981年
十一届六中全会
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巩固练习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这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该文章是针对当事哪一错误方针而撰写的
A.“浮夸风”
B.“共产风”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2.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C
3.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B.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C.实际上形成了一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国法,严肃党纪
4.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