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8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8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4 22:2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2011版的新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
●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聚焦学习目标
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贰: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叁: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开展.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入新课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那么改革开放是从哪一个会议开始的?当时又面临什么样的难题和挫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呢?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文革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只好露宿街头,在街头的餐馆里捡剩饭吃。损失5000亿元人民币,300万干部蒙受不白之冤,10年没有高考。
上访信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人心所向。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阶级斗争为纲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两个凡是”的方针的提出
“两个凡是”实质:
“左”倾错误的继续,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1.背景:
但是,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却还在坚持走“左”倾错误的路线。同时,还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这就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不满。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3)结果:
导致1976年至1978年这两年,国民经济徘徊不前。
探究:
那么,全国人民又是如何冲破“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思想的阻碍呢?
(4)、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7年4月,邓小平 “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4)、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4)、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1978年
领域
思想理论界
意义
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实质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5月,《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关史事
1978年5月,《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邓小平、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
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在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召开原因:
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会议召开: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地点
1978年12月18日
北京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会议内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思想方面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方面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组织路线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经济方面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历史意义: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地位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②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合作探究: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实现了哪些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比较分析
在党的历史上也有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被誉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是什么会议?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纠正了 博古 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
彻底纠正了“ 左 ”倾思想错误。
确立了 毛泽东 的领导地位。
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是 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 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1、平反冤假错案
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文化大革命中,很多党、政、军机关干部、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受到诬陷或迫害,蒙受冤曲。需要给他们平反。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原因:
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平反冤假错案
(2)结果: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平反冤假错案
相关史事
到1982年,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300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数千万受到株连的人,也得到了解脱。他们精神振奋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中去。与此同时,党和政府还认真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对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方面代表一万多人参加了追悼大会。曾经扣在他头上的所有罪名在历史的熔炉中被焚为灰烬,这桩共和国历史上的最大的冤案得到了平反。






平反冤假错案
刘少奇“叛徒、内奸、工贼”的“三顶帽子”被摘掉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2、为刘少奇平反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为彭德怀、陶铸平反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平反冤假错案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拨乱反正完成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完成标志:
(2)意义:
知识拓展
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被迫“停课闹革命”,高考招生工作也停顿下来,很多青年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制度得到了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一次考试。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拔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现场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堂总结


解放思想
伟大转折
拨乱反正
“两个凡是”提出——阻拦纠错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思想
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平反冤假错案
恢复高考制度
改革开放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2.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C
课堂检测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3.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D
退出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