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1.了解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起因及结果。
2.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并了解其内容和意义。
3.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拨乱反正。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教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的伟人又是谁?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你们知道这一历史巨变是从哪里起航的吗?一个什么样的事件,使中国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
展示课题:伟大的历史转折。
新课讲解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背景
①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
问题和社会问题。
②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
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③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新课讲解
(2)开展: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3)意义
①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新课讲解
(2)内容
(3)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
全面拨乱反正。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思想上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祥 对 比
比较遵义会议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项目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纠错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领导核心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地位
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面临命运的抉择,这一年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中心( )
A.由工业建设转移到农业建设上来 B.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由政治运动转移到法治建设上来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上来
B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因此这一“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选择B项。
新课讲解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1)全面展开: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
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表现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②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结束: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
新课讲解
2.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时间、会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2)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恢复高考制度
(1)恢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2)意义: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
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
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要求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其中,“1978年”的解说词应当是( )
A.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十年动乱,经济停滞
C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风气随之大变。故选择C项。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思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是针对下列哪一内容展开的( )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
C.“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C
当堂小练
2.下图所示文章发表在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上。这篇文章的发表( )
①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②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④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当堂小练
3.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当堂小练
4.假如你是一位记者,正在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情况,你的报道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A.否定“两个凡是”
B.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
当堂小练
5.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300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在当时这项工作的主要意义在于( )
A.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基础
B.使干部、知识分子放下了思想包袱,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
C.为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打下了基础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