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九年级2月月考历史试卷(七上)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 案
1. 毛泽东在诗词《沁园春·雪》里高度赞扬: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下列叙述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共同点是( )
A. 都是开国皇帝 B. 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C. 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 都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
2. “丝绸之路”是古代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西方的桥梁,下列史实与之无关的是( )
A. 中国的铜镜、漆器、铁制工具传入朝鲜 B. 中国的冶铁、丝织品、造纸术相继西传
C. 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传入中国 D. 佛教传入中国
3. 2002年,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里耶古城出土了37000余枚简牍,这批秦简中有“象郡”“辽东郡”字样的简例,这里所说的“象郡”“辽东郡”是( )
A. 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B. 相当于“县”,隶属于郡
C. 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方行政机构 D.中央政府以下的二级统治机构
4. 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市发生了由境内外势力精心策划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依靠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坚决制止暴力犯罪,恢复了乌鲁木齐社会稳定,充分显示了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
A.秦朝修筑万里长城 B.张骞通西域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左宗棠收复新疆
5. 小华同学对右图所示的水利工程、农业工具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简车是唐朝时出现
B.都江堰是防洪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D.看来中国只在这两朝代时能“以农为本”
6.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7. 诸葛亮曾自称“布衣”,当时普通老百姓所穿服装的主要衣料应该是( )
A.丝 B.麻 C.棉 D.化纤
8. 电视剧《三国》再创收视率新高。追忆三国历史,你知道曹操领导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9. 生活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某位鲜卑贵族不可能经历的是( )
A.在都城长安严惩贪官污吏 B.与汉族贵族通婚
C.负责推行均田令 D.努力学习汉话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10.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1)材料一叙述了哪一现象?“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图1、图2各自反映了哪一时期行政制度的变化?简述这种变化各自产生什么作用?(4分)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在背后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数百人活埋。“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图一 汉代讲学砖 图二 最近立于国家博物馆前的孔子塑像
(1)(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1分)作为一位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秦始皇“焚书坑儒”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怎样的史实?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从材料三图一中看,汉武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不一样,其实质是否一样,为什么?(1分)
(5)在国家博物馆前竖立了一尊孔子塑像,你怎样看待这一做法。(1分)
12.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
材料四 唐太宗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规定:凡年满十八周岁男子授田八十亩,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永业田二十亩。他还实行租庸调制,成年农民只需每年向国家交纳数量轻的赋税,称“租”和“调”,服徭役二十一在或用很轻的绢布代替服役,称“庸”。
(1)面对材料一中的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1分)
(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四分析唐太宗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积极作用。(2分)
(4)通过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2分)
2012九年级2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1——5 B A A C C 6——9 D B D A
10.(1)历史现象:西周初实行分封制,刚开始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后来疏远,
诸侯之间争战,周天子权威受到挑战。主要原因:纣王地位和权势日益衰落,失去了控制诸侯的能力,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与周王朝相抗衡。
(2)秦朝时期;隋唐时期。秦朝时期的中央集权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民主决策,促进了隋唐的经济的繁荣。
11. (1)创立私学, 打破官府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仁。
(2)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兴儒学教育。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
(4)实质是一样,都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5)有利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孔子的思想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12.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三项任选答二项,每项2分,共4分)
(3)保证了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根据实际制定恰当政策(或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维持地区和平稳定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