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中考二轮复习 语文作文 第三讲 定中心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广东中考二轮复习 语文作文 第三讲 定中心 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6 22:2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第三部分 写作
第二章 中考作文复习九讲
第三讲 定中心
写作的过程,表面上看是语言表达的过程,其实,语言承载的是写作者的思想——思想质量高,认识生活深刻,文章的价值就高。反之亦然。很多同学留意和着笔的常常是自己看到的某些人物、某个事件、某种现象,表达的内容停留在生活的表面上,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立意肤浅之作。而那些善于思考的作者,如果是写人,他们会点明支配人物一切言行举止的思想闪光点、内动力,如:《刷子李》;如果是叙事,他们会
找出事件的思想意义中最具现实价值的那一部分,如:《草船借箭》;如果是状物,他们会找出事物本身的审美价值,或寄托其中的某种情感或寓意,如:《白杨》;如果是议论,他们会找出矛盾的本质内容,捕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钓鱼的启示》。
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止步于对“是什么”“有什么”等问题的思考,而是不断地在“为什么”“怎么办”这类问题上多作开掘。这样一来,文章自
自然就会获得更为深刻的立意。
比如,青岛市某考生《让好习惯成为你最好的仆人》一文,并没有只是写某人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某个好习惯让“我”很受益,这些立意的切入点是“是什么”“有什么”,而是将“好的习惯让你受益无穷”“坏的习惯则会祸害终身”对比起来谈,然后指出“习惯若不是你最好的仆人,就会成为你最差的主人。好的习惯助你走向成功,坏的习惯则使你走向毁灭”,文章揭示出其中根由,立意
一下子增加了高度,也给人以很深的启示。
充分了解题目之后,你需要做的是确定文章的中心,也就是你想要透过文章表达的一种情感、一种观点或一个道理。
(2019·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瞬间,也拥有丰盈的过去。
②突破,意思是打破,如困难、限制等;突破,是做不敢做、不愿做或没做过的事情;突破,是破茧成蝶。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瞬间”或“突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从2013年的 “那儿,__________”,2014年的“__________是我致胜的魔杖”,2015年的“特别的__________”,2016年的“我真想__________”,到2017年的“原来,__________”,连续6年省中考作文的半命题形式,我们似乎认为“中考作文就是半命题作文”,形成了强大的思维定势。但是,2018年的中考作文以“恒”为题,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势。这一题目看上去不难,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有料可写,不会出现明显偏差,但要得高分确实不容易,需要平
时的语文积累和生活体验。学生必须注重素材的积累以及素材多面适用性的思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应作为作文训练中的重中之重。下面就此问题,谈三点策略。
一、读懂题意,明确范围。
提示语中的第一句关键词是“瞬间”,指的是一眨眼的工夫,转瞬之间。指很短的时间,含有少之意;“丰盈”丰富充足,含有多之意。第一句话侧重强调少与多的思辨关系:现在虽少、虽短,但过去很丰富;瞬间的成就是由过去长期大量的积累努力而形成的;一个人的瞬间行为,蕴含着他丰富丰盈的过往……

第二句关键词是“突破”。 “突破”,突:突然,突如其来;破: 打破。突破:①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封锁;②打破(困难、限制等):~难关。 “突破”强调的是一个过程中前后的跨越,在一定的积累下瞬间的打破。而所给的提示中的“突破”的含意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突破困难、限制;第二是突破不敢做、不愿做、没做过的事情;第三是破茧成蝶, 本指肉虫或者毛虫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地努力,化为蝴蝶的过程。现
在用来指重获新生,走出困境。
这样,考生若能认真细读导语,就会减少偏题、离题情况的发生。
二、拓展思维,筛选材料。
无论是“瞬间” 还是“突破”,可写的范围都是很广的,下笔前一定要明确写作的主体,思考写作的具体事物,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悟和启发。那瞬间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等丰富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人、事、物、景给了我们某种触动,也可以是书本、电影,或者是国内外大事件中让我们触动的一瞬间……
“突破”这个词的取材范围更加广泛,可以是自我的突破,可以是一个企业的突破,可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突破,更可以是人类的突破,考生可以挑选自己擅长的内容进行写作。
一般来讲,可以按照“情感体验、自我成长、心灵感悟、道德修养”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筛选好材料。从情感考虑,可选择亲情、友情等; 从自我成长考虑,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等; 从心灵感悟考虑,可选择动物、植物、自然
等;从道德修养考虑,可选择爱心、宽容、选择、网络等。
考场上的较量有时是思维上的较量,如果你的作文得分不高,也许不是因为“写不出”,而是恰恰是因为“没想到”,平日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训练:
1.发散思维:以题目中的关键词为一个点,向四周发散,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发挥的一个点。
如作文题目: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苹果”,对于这么一个熟悉的事物,你想到了什么?请以“苹果”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由“苹果”想到的:
(1)苹果的吃法和用途;
(2)《苹果树》的童话故事让“我”懂得了父母对“我”的付出;
(3)家乡的苹果树(思念家乡和亲人);
(4)筷子兄弟创作的《小苹果》风靡全球,在此之前,他们却忍受着种种磨难;
(5)如果咱们国家多几个“牛顿”;(要善于观察思考、大胆质疑并小心求证。)
(6)人人疯抢iphone7,陷入物质攀比的不求上进的女儿和望女成凤的父亲。
……
给自己多几个选择,你会发现你的立意也可以很深刻。
2.联想思维:由一件事联系到一种社会现象和时代特点。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优秀文章是特别注重立意的现实针对性的,或者提出对某类社会现象的见解,或者引入与时俱进的崭新理念。
比如,广东省广州市某考生的《奖励自己》一文,讲述了自己以良好状态、优异成绩参加钢琴比赛却没有被评为较好名次,从中悟出了“荣誉不在于别人的眼光,真正在于自己演奏过程中获得的快
乐,自己给自己心灵上的奖励”的道理。随后,作者用这个道理去审视现实生活——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物质丰富的社会”和人们忙碌的生活,劝告人们以休息、放松、休憩等方式,从精神层面上奖励自己。这样一来,文章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3.逆向思维:在对事物进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对传统观念和社会定论大胆说“不”,旨在从反面去发现事物新的特点,发他人所未见,表达出全新的思想和观点来,这种立意方法,通常被形象地称作“反弹琵琶”。这样的文章,往往会以耳目一新的立意而赢得好评。我们学习过刘禹锡的《陋室铭》和《秋词》,都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对题目进行了反向立意。
?
传统观念(社会定论)
作者认为
《陋室铭》
这间房子布置简单,是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比如,重庆2019年A卷作文的题目是:请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初一男孩儿李仁志在《少年说》节目上,有关妈妈的告白引发观众的“集体泪崩”。
“我的妈妈每天地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她就是一名配送员……”这个13岁的孩子,没有躲闪,没有犹豫,大方自豪地向大家介绍妈妈的职业。

“妈妈的工作十分辛苦,无论是风吹雨打都要按点派送。但有时还会遭到客人无理取闹,甚至面临恶意差评,尽管如此,妈妈对我说:‘无理取闹的人只是少数,生活里还是有很多善良的人。’”
有一篇佳作针对人们常说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观点提出问题,从自己在地铁上被一个时髦女性抢了位置,与父母争论大人是否应该给小孩让座,延伸到阅读《感受优雅》的感受,由点到面,提出“父母并不是我们唯一的榜样,请大人们为我们做出个好榜样来!”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需要说明的是,反弹琵琶的立意,必须符合客观实际,遵从基本的社会准则和道德标准,确保正确有理。
三、多方位思考,寻找有利角度。
作文中,要注意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写作角度来写。有利于自己发挥和展示的内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己熟悉的内容。不熟悉的内容,考生难于把握,很难写成功。二是与自己的知识储存紧密相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知识储存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方便和自由。
表解2019年作文如何确定中心
作文题目
思考点
角度
立意
材料+关键词
“瞬间”“突破”
以亲情、友情为切入点,在被亲情、友情感动的瞬间,在突破与亲人、友人相处的隔膜或矛盾后,体会到这些情感的可贵。
情感体验
讴歌温馨亲情
讴歌动人友情
讴歌美好感情
作文题目
思考点
角度
立意
材料+关键词
“瞬间”“突破”
在成长中,如在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在那一瞬间,回想起曾经的努力和奋斗,于是重新鼓起斗志,突破困难。
自我成长
意识到自己成长过程一直坚持和拥有的某种品质
某种动植物的品质带来的感悟,联系到自己的经历
作文题目
思考点
角度
立意
材料+关键词
“瞬间”“突破”
周围的人或物,在突破自我,展现自我的瞬间,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感悟,回想起这些事物曾经经历的挫折和风雨,感悟到这些人或物所表现出来突破自我的强大力量、或者各种精神修养。
心灵感悟
道德修养
某种动、植物给自己的感动赞扬某一高尚道德品质
继雄安新区后,中央又在南方画了一个圈—粤港澳大湾区。我们在惊羡这个我国最大最强的都市圈、创新圈的同时,自己也自觉不自觉地走进或见识了一个又一个圈子,如纯洁友善的朋友圈、温馨浪漫的生活圈、让人褒贬不一的娱乐圈……众多纷繁复杂的圈子,一定也有你最难忘的故事或痕迹。
请以包含“圈”字的词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