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2 21: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七单元
伯牙鼓琴
一、新课导入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秋时期,楚国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天下名士编撰的一部经典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吸收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了以德治为主以赏罚为辅的方针,主张“法天地”,认为只有顺应天地自然的本性,才能达到清平盛世。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助学资料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锺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文中伯牙和锺子期相传是春秋时代的人。
二、课文朗读
认真听范读,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








三、字词理解






左下是“口”。
组词:
善哉 壮哉

不要少写了竖弯钩里的“厶”。
?
组词:
巍峨 巍然

部首“车”末笔是“提”。
?
组词:
画轴 车轴

右下是“氺”。
?
组词:
一曝十寒 曝光




鼓:
方:
志:
正在,正当。
弹奏。
心志,情志。
太山:
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
好啊。
巍巍乎若太山:
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
少选:
汤汤乎若流水:
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一会儿,不久。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以为,认为。足,值得。复,再,又。
四、品读课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交代点明伯牙是琴师,锺子期是听众。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意思:弹奏的时候,正当伯牙心里想着巍峨的高山,锺子期不禁赞叹道:“您弹得真是太好了!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挺拔!”
一方面表现了伯牙弹奏技艺的精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锺子期欣赏水平的高超。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意思:一会儿琴声变了,伯牙心里又想着潺潺的流水,锺子期再次赞叹道:“您弹得真是太妙了!琴声像流水一样浩浩荡荡!”
锺子期所言,是对伯牙的再次高度赞美。
朗读指导
在朗读这两句时,要边读边想象古文中描绘的画面,体会锺子期此时的神态和动作,读出锺子期对伯牙的高超琴艺的爱慕和赞赏之情。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意思:后来,锺子期去世了,伯牙摔坏了琴,剪断了琴弦,一辈子再也不弹琴了,在伯牙的心里,他认为锺子期死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表现了伯牙对锺子期无比的敬重和深情的怀念,同时也表现了两人之间山高水长的深厚友情。
五、课堂小结
《伯牙鼓琴》这篇课文,通过对伯牙鼓琴,锺子期听琴的故事的记叙,表达了两人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山高水长的深情厚谊,同时向我们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六、结构梳理
伯牙鼓琴
伯牙:鼓 锺子期:听
志在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
高山流水
知音情长
七、拓展延伸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八、资料袋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孟浩然《示孟郊》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伯牙》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1.比一比再组词。
哉( )
九、当堂检测
载( )
栽( )
巍( )
魏( )
鬼( )
记载
善哉
栽树
姓魏
巍峨
鬼怪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摔破了琴,剪断了琴弦,一辈子再也不弹琴了,在伯牙的心里,他认为锺子期死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十、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一下,伯牙弹奏的乐曲中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呢?锺子期又会怎样称赞呢?说一说,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