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什么是分类讨论,会区分分类讨论的类型,会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简单的分类问题。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在分析过程中领会“不漏,不重”的分类要点。
情感价值观——从分类讨论的思想中,提炼出普遍问题难题的解决方法“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不要畏惧,勇往直前,没有不可战胜的敌人。从分类的过程中学会“不抛弃,不放弃。”(不漏、不重)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判断是否要用分类讨论?,如何正确的分类讨论?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思考1】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有公共边的直二面角,如果腰长为1,那另外两个顶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图1 图2 图3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模型)讨论得出3个结论:(图1),1(图2),(图3)
这里由于图形的不确定,所以我们要分3种情况讨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分类讨论思想。
二、方法解析
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需要对研究对象按照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这就是分类讨论法。
实质上,分类讨论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数学策略;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
有关分了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调理性和概括性,所以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思考2】那么我们在分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分类讨论时必须遵守的原则:
(1)施行分类的集合必须是确定的;
(2)分类的标准必须是统一的;
(3)分类必须是完整的,不能出现遗漏;
(4)各分类子集必须是互斥的,不能出现重复;
(5)如需多级分类,必须逐级进行,不得越级。
【思考3】在分类讨论时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分类讨论的基本步骤:
(1)明确讨论的对象;
(2)对所有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
(3)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解答,逐步解决;
(4)归纳总结:将各类情况总结归纳。
Ⅰ分列式:针对变量分类讨论的,且在不同条件下问题有不同的结论,归纳时应采用分列式;
Ⅱ统一式:针对参数分类的,且每一类讨论的结果均是总结论的一个子集,归纳结论时应采用统一式。
【思考4】分类讨论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呢?
(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含绝对值的问题、直线的斜率和截距问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问题等;
(2).由数学运算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能为零、偶次方根为非负、负数对不等式的影响等;
(3).由函数的性质、定理、公理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等比数列中公比为1的问题、函数的单调性等;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开头我们说的问题、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点线面的位置问题;
(5).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中含参数问题、椭圆与双曲线中含参数问题等。
(6).由实际问题引发的分类讨论:如排列、组合的问题,应用问题。
三、典型例题
例1(2011年全国卷·理) 选修4-5不等选讲
设函数(1)当时,求不等式的解集;(2)如果不等式的解集为,求的值。
分析:解含有绝对值得不等式,一般采用去掉绝对值,求解分开讨论,分别求解,零点分段法;已知不等式的解集要求字母的值,先用字母表示解集,再与原解集对比可得字母的值;
解:(Ⅰ)当时,不等式,可化为,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Ⅱ)因为,所以,,可化为,
即
因为,所以,该不等式的解集是,再由题设条件得
变式练习1
集合A={1,2,3},B=,则时a的值是( )
(A) 2 (B)2或3 (C)1或3 (D)1或2
解:
可得B可以是
又 即a=1,2,3 分别代入可得当a=1时:B=
当a=2时:B={1}满足题意。 选D
例2.
分析:
因此,只要根据已知条件,求出cosA,sinB即可得cosC的值。但是由sinA求cosA时,是一解还是两解?这一点需经过讨论才能确定,故解本题时要分类讨论。
解:
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相矛盾。
变式练习2
若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1,则实数m的值为:
(A) 1 (B)2 (C) -1 (D)-1或1
解:在x轴上的截距为1,可知直线过点(1,0) 代入得
即
但是当m=1时,x,y的系数均为0了,即0=0不表示直线,所以m=-1 选C
例3(2011年四川卷·文)
已知是以a为首项,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为它的前n项和.
(Ⅰ)当、、成等差数列时,求q的值;
(Ⅱ)当、、成等差数列时,求证:对任意自然数k,、、也成等差数列
解:(Ⅰ)由已知,,
因此,,.
当、、成等差数列时,,可得.
化简得.解得
(Ⅱ)若,则的每项,此时、、显然成等差数列.
若,由、、成等差数列可得,即.
整理得.因此,.
所以,、、也成等差数列
变式练习3
求和
解:
例4.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为8,宽为6π的一个矩形,则该圆柱的体积是
分析:圆柱的底面圆周为矩形的一条边,所以应分成2种情况讨论。
解:由C=2πr 可得 r=3或4
当r=3 时 V=9π·8π=72π
当r=4时 V=16π·6π=96π
变式练面直角坐标系中,A(1,-2),B(4,1),C点与A,B两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求C点的坐标?
解:如图
C点可以是(1,1)(4,-2)(7,-2)(1,4)
例5.函数 求它的单调区间。
分析:本题先求导,令其导数大于零于是有
需对a进行讨论。
解:
又因为a>0
所以当a=1时,恒成立,所以f(x)在R上是增函数;
当时, 所以f(x)在是增函数
当时, 所以f(x)在是增函数
变式练习5
关于x的不等式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解:(1)若,则a=1 或a=2
当a=1时,原不等式为2>0恒成立,适合题意
当a=2时,原不等式为x+2>0,仅当x>-2时成立,不适合题意
(2)若,则是一个二次不等式,就必须有
解得
由(1)(2)可得a的取值范围是:
分类讨论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很常见,比如:
1、三不同的信投入3个不同的信箱,有多少种不同的投递方式?
2、5个同学站一排照相其中甲不能排头和排尾,甲乙必须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3、四个字母g,o,o,d,闭上眼排成一排,构成英文单词good的概率是多少?
四、知识小结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但是并不是问题中出现参数就一定得分类讨论,如果能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有的可以避免分类讨论,从而达到迅速、准确的解题目的。
五、布置作业 《短平快》专项2 ——分类讨论
六.板书设计:(略)中间投影,两边计算!
七、课后反思:
1
1
1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