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巨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山体滑坡 B.菜刀生锈 C.石蜡融化 D.干冰升华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山体滑坡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石蜡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2.(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核心是倡导良好的消费习惯.小明的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去超市购物,用布质购物袋
B.网上购买大量闲置物品
C.节假日随父母出游,经常开私家车
D.外出就餐,超量点菜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解:A.使用布质购物袋而不是用塑料袋,既能节约资源,又有助于缓解白色污染;
B.大量物品闲置,既造成浪费又使得物品可能发生变质;
C.经常开私家车,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D.超量点菜,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故选A.
【分析】A.根据布袋可以循环使用来分析;
B.根据物品闲置的害处来分析;
C.开私家车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D.超量点菜造成了浪费.
3.(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解:A.分子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下都是在不断地运动,故错误;
B.水结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故错误;
C.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均由水分子构成,分子质量不变,故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而水就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来分析;
B.根据物质状态转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C.根据物理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D.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4.(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的化合价为+4,则N的化合价( )
A.+5 B.+3 C.﹣3 D.﹣4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C的化合价为+4,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
故选C.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5.(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空气②硬水③生铁④五氧化二磷⑤石灰石⑥C70⑦液氮.
A.③④⑤ B.①⑤⑦ C.④⑤⑥ D.④⑥⑦
【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③生铁⑤石灰石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①空气⑤石灰石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⑤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④五氧化二磷⑥C70⑦液氮都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①空气②硬水③生铁⑤石灰石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④五氧化二磷⑥C70⑦液氮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6.(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小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
D.在钢铁表面涂油可以防止生锈
【答案】A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解: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错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正确;
C、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比如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正确;
D、在钢铁表面涂油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正确;
故选A.
【分析】A、根据合金的性质解答;
B、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解答;
C、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解答;
D、根据防锈的方法解答.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 检查气密性
D. 取少量氯化钠
【答案】D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对准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缓慢倒入,故操作正确;
B、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一般用量筒,量筒必须平放,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故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操作正确;
D、取用少量氯化钠,要用药匙,瓶塞要倒放,以防污染药品,故操作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分析;
B、根据读取液体体积的方法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8.(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焦炭还原氧化铜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B.CO2的过量排放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C.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活泼
D.CO和CO2都是大气污染物
【答案】A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解析】【解答】解:A、焦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发生的是置换反应,故A正确;
B、CO2的过量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碳在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发生了物理作用的摩擦让碳分散导致字迹模糊,故C错误;
D、CO是大气污染物,CO2未列入空气污染物,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D、根据大气的污染物分析.
9.(2017·都匀模拟)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质子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钒,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0.(2015九上·沙市期末)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了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C.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D.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具有还原性,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水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判断.
11.(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故A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要蒸发或降温,故B正确;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100%<15%,故C错误;
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此温度下,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为130克,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手温度影响变化大的物质,适宜采用降温结晶法析出晶体,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适宜用蒸发结晶法析出晶体,据此解答.
12.(2017·盘锦模拟)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干冰:人工降雨 B.稀盐酸:除铁锈
C.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D.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D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解: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用作人工降雨,故正确;
B.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故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用途来分析解答.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13.(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其吸水性是纸张的数十倍.它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而值得.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化合物
B.其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C.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A.丙烯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B.丙烯酸(C3H4O2)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4)=8:1,故正确;
C.丙烯酸(C3H4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故正确;
D.由丙烯酸(C3H4O2)的化学式可知,一个丙烯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来分析.
14.(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向盐酸中不断加水
B.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等质量的铁和镁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D.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
A、向盐酸中不断加水,酸性逐渐减弱,pH无穷尽的接近于7,但不会等于或超过7,所以A图象描述不正确;
B、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所以B图象表达正确;
C、由于镁的活泼比铁的强,所以等质量的铁和镁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镁用的时间短,由公式:m(H2)=(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的质量,所以镁产生的氢气多,所图象以C描述错误;
D、在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由于是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了,所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表达不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为图象分析题,应抓住图中的信息和选项中的描述进行对比,看是否吻合.
15.(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7.8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6.6 X 4.0 6.0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C一定是催化剂
C.X=2.0 D.b和d是生成物
【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由表格信息和分析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a+b→c,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c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3.2g﹣2g=1.2g,故C不正确;
D、由分析可知b是反应物,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d质量增加了6.0g﹣2.8g=3.2g,是生成物;a质量减少了7.8g﹣6.6g=1.2克,是反应物;c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反应物还少2g,所以b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b的质量为3.2g﹣2g=1.2g,故该反应可表示为a+b→c,属于化合反应,从而可以解答.
二、非选择题
16.(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请从Ca、Na、C、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合填空:
①两个钙离子 ;②5个氨气分子 ;
③氮原子结构示意图 ;④碳酸钠中碳显+4价 ;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②钠、氧原子个数1:1称为过氧化钠的物质 ;
③能导致煤气中毒的气体 ;④分子由60个原子构成有广泛应用的单质是 .
【答案】(1)2Ca2+;5NH3;;Na2 O3
(2)CH4;Na2O2;CO;C60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1)①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钙离子可表示为:2Ca2+.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个氨分子可表示为:5NH3.③氮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5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④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碳酸钠中碳显+4价可表示为:Na2 O3.(2)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②钠、氧原子个数1:1称为过氧化钠的物质,其化学式为:Na2O2.③一氧化碳是能导致煤气中毒的气体,其化学式为:CO.④分子由60个原子构成有广泛应用的单质是C60.
故答案为:(1)①2Ca2+; ②5NH3;③④Na2 O3;(2)①CH4;②Na2O2;③CO;④C60.
【分析】(1)①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③氮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5个电子,写出其化学式即可.④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2)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17.(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光选用装置A来制取却发现A装置有一个缺陷,这个缺陷是 ,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实验室也可以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应从 (填①或②)口进气,小明认为用F装置收集氧气除了不干燥还可能不纯,可能原因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G装置代替B装置,G装置的最大优点是 ,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长颈漏斗;水槽
(2)2KMnO4 K2MnO4+MnO2+O2↑;导管口没放一团棉花;D;2H2O2 2H2O+O2↑;①;F中未充满水
(3)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解:(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b是水槽.故填:长颈漏斗;水槽.(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为防止高锰酸钾顺着导管进入水槽,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实验室也可以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应从①口进气;用F装置收集氧气除了不干燥不纯,可能原因是F中未充满水故填:2KMnO4 K2MnO4+MnO2+O2↑;导管口没放一团棉花;D;2H2O2 2H2O+O2↑;①;F中未充满水.(3)C装置与B装置相比较,多了一个隔板,因此优点为:通过控制活塞的开关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填: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a(OH)2+CO2═CaCO3↓+H2O.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3)根据G装置中隔板的作用分析装置的优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18.(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2)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 .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该灭,其灭火原理为 .
(4)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 原理相似.
(5)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人体细胞中约含NaCl0.9%,病人如因食盐摄入量不足,就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小轩想检验某瓶生理盐水的含盐质量分数是否合格,他从该瓶生理盐水中取出130g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2.87g沉淀(已知NaCl+AgNO3═AgCl↓+NaNO3).请你通过计算帮助小轩判断这瓶生理盐水的含盐质量分数是否合格?
【答案】(1)乳化
(2)煮沸
(3)隔绝空气
(4)过滤
(5)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钠质量为x
NaCl+AgNO3═ AgCl↓+NaNO3
58.5 143.5
X 2.87g
=
x=1.17g
所以生理盐水的含盐质量分数是 ×100%=0.9%,所以该生理盐水合格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解:(1)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功能;(2)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煮沸;(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该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空气;(4)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过滤原理相似;
故答案为:(1)乳化;(2)煮沸;(3)隔绝空气;(4)过滤;(5)合格.
【分析】(1)根据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功能进行分析;(2)根据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煮沸进行分析;(3)根据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该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空气进行分析;(4)根据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过滤原理相似进行分析;(5)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依据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9.(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 (填“a”、“b”或“c”).
(3)C中反应刚开始时 (填“有”或“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稀硫酸参与的反应方程式为 .
(4)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工业上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高温反应来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小丽同学为探究铁、铜、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她取铁片、硫酸铜溶液和另一种溶液做实验,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小雪同学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X(NO3)2和Y(NO3)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只有铁和X,则铁、X、Y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答案】(1)3Fe+2O2 Fe3O4
(2)b
(3)无;Fe+H2SO4=FeSO4+H2↑
(4)减小
(5)3CO+Fe2O3 2Fe+3CO2
(6)MgSO4,或MgCl2,或Mg(NO3)2;Y、Fe、X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1)A中,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 Fe3O4.
故填:3Fe+2O2 Fe3O4.(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b,因为b处铁和水、氧气充分接触.
故填:b.(3)C中反应刚开始时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故填:无;Fe+H2SO4=FeSO4+H2↑.(4)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是减小的.
故填:减小.(5)工业上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高温反应来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故填:3CO+Fe2O3 2Fe+3CO2.(6)小丽同学为探究铁、铜、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她取铁片、硫酸铜溶液和另一种溶液做实验,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MgSO4,或MgCl2,或Mg(NO3)2;
小雪同学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X(NO3)2和Y(NO3)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只有铁和X,说明Y比铁活泼,铁比X活泼,则铁、X、Y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Fe、X.
故填:MgSO4,或MgCl2,或Mg(NO3)2;Y、Fe、X.
【分析】(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2)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3)未打磨的铁片表面有一层氧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4)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5)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6)镁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7)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实验结论.
1 / 1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巨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山体滑坡 B.菜刀生锈 C.石蜡融化 D.干冰升华
2.(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核心是倡导良好的消费习惯.小明的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去超市购物,用布质购物袋
B.网上购买大量闲置物品
C.节假日随父母出游,经常开私家车
D.外出就餐,超量点菜
3.(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4.(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的化合价为+4,则N的化合价( )
A.+5 B.+3 C.﹣3 D.﹣4
5.(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空气②硬水③生铁④五氧化二磷⑤石灰石⑥C70⑦液氮.
A.③④⑤ B.①⑤⑦ C.④⑤⑥ D.④⑥⑦
6.(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小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
D.在钢铁表面涂油可以防止生锈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 检查气密性
D. 取少量氯化钠
8.(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焦炭还原氧化铜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B.CO2的过量排放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C.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活泼
D.CO和CO2都是大气污染物
9.(2017·都匀模拟)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质子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10.(2015九上·沙市期末)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了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C.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D.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11.(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
12.(2017·盘锦模拟)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干冰:人工降雨 B.稀盐酸:除铁锈
C.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D.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
13.(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其吸水性是纸张的数十倍.它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而值得.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化合物
B.其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C.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14.(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向盐酸中不断加水
B.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等质量的铁和镁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D.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15.(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7.8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6.6 X 4.0 6.0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C一定是催化剂
C.X=2.0 D.b和d是生成物
二、非选择题
16.(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请从Ca、Na、C、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合填空:
①两个钙离子 ;②5个氨气分子 ;
③氮原子结构示意图 ;④碳酸钠中碳显+4价 ;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②钠、氧原子个数1:1称为过氧化钠的物质 ;
③能导致煤气中毒的气体 ;④分子由60个原子构成有广泛应用的单质是 .
17.(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光选用装置A来制取却发现A装置有一个缺陷,这个缺陷是 ,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实验室也可以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应从 (填①或②)口进气,小明认为用F装置收集氧气除了不干燥还可能不纯,可能原因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G装置代替B装置,G装置的最大优点是 ,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2)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 .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该灭,其灭火原理为 .
(4)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 原理相似.
(5)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人体细胞中约含NaCl0.9%,病人如因食盐摄入量不足,就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小轩想检验某瓶生理盐水的含盐质量分数是否合格,他从该瓶生理盐水中取出130g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2.87g沉淀(已知NaCl+AgNO3═AgCl↓+NaNO3).请你通过计算帮助小轩判断这瓶生理盐水的含盐质量分数是否合格?
19.(2016九下·滨海开学考)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 (填“a”、“b”或“c”).
(3)C中反应刚开始时 (填“有”或“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稀硫酸参与的反应方程式为 .
(4)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工业上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高温反应来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小丽同学为探究铁、铜、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她取铁片、硫酸铜溶液和另一种溶液做实验,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小雪同学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X(NO3)2和Y(NO3)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只有铁和X,则铁、X、Y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山体滑坡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石蜡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2.【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解:A.使用布质购物袋而不是用塑料袋,既能节约资源,又有助于缓解白色污染;
B.大量物品闲置,既造成浪费又使得物品可能发生变质;
C.经常开私家车,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D.超量点菜,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故选A.
【分析】A.根据布袋可以循环使用来分析;
B.根据物品闲置的害处来分析;
C.开私家车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D.超量点菜造成了浪费.
3.【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解:A.分子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下都是在不断地运动,故错误;
B.水结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故错误;
C.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均由水分子构成,分子质量不变,故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而水就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来分析;
B.根据物质状态转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C.根据物理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D.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C的化合价为+4,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
故选C.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5.【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③生铁⑤石灰石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①空气⑤石灰石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⑤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④五氧化二磷⑥C70⑦液氮都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①空气②硬水③生铁⑤石灰石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④五氧化二磷⑥C70⑦液氮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6.【答案】A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解: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错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正确;
C、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比如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正确;
D、在钢铁表面涂油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正确;
故选A.
【分析】A、根据合金的性质解答;
B、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解答;
C、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解答;
D、根据防锈的方法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对准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缓慢倒入,故操作正确;
B、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一般用量筒,量筒必须平放,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故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操作正确;
D、取用少量氯化钠,要用药匙,瓶塞要倒放,以防污染药品,故操作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分析;
B、根据读取液体体积的方法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解析】【解答】解:A、焦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发生的是置换反应,故A正确;
B、CO2的过量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碳在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发生了物理作用的摩擦让碳分散导致字迹模糊,故C错误;
D、CO是大气污染物,CO2未列入空气污染物,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D、根据大气的污染物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钒,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具有还原性,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水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故A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要蒸发或降温,故B正确;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100%<15%,故C错误;
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此温度下,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为130克,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手温度影响变化大的物质,适宜采用降温结晶法析出晶体,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适宜用蒸发结晶法析出晶体,据此解答.
12.【答案】D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解: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用作人工降雨,故正确;
B.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故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用途来分析解答.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1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A.丙烯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B.丙烯酸(C3H4O2)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4)=8:1,故正确;
C.丙烯酸(C3H4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故正确;
D.由丙烯酸(C3H4O2)的化学式可知,一个丙烯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来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
A、向盐酸中不断加水,酸性逐渐减弱,pH无穷尽的接近于7,但不会等于或超过7,所以A图象描述不正确;
B、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所以B图象表达正确;
C、由于镁的活泼比铁的强,所以等质量的铁和镁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镁用的时间短,由公式:m(H2)=(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的质量,所以镁产生的氢气多,所图象以C描述错误;
D、在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由于是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了,所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表达不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为图象分析题,应抓住图中的信息和选项中的描述进行对比,看是否吻合.
15.【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由表格信息和分析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a+b→c,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c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3.2g﹣2g=1.2g,故C不正确;
D、由分析可知b是反应物,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d质量增加了6.0g﹣2.8g=3.2g,是生成物;a质量减少了7.8g﹣6.6g=1.2克,是反应物;c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反应物还少2g,所以b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b的质量为3.2g﹣2g=1.2g,故该反应可表示为a+b→c,属于化合反应,从而可以解答.
16.【答案】(1)2Ca2+;5NH3;;Na2 O3
(2)CH4;Na2O2;CO;C60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1)①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钙离子可表示为:2Ca2+.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个氨分子可表示为:5NH3.③氮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5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④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碳酸钠中碳显+4价可表示为:Na2 O3.(2)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②钠、氧原子个数1:1称为过氧化钠的物质,其化学式为:Na2O2.③一氧化碳是能导致煤气中毒的气体,其化学式为:CO.④分子由60个原子构成有广泛应用的单质是C60.
故答案为:(1)①2Ca2+; ②5NH3;③④Na2 O3;(2)①CH4;②Na2O2;③CO;④C60.
【分析】(1)①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③氮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5个电子,写出其化学式即可.④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2)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17.【答案】(1)长颈漏斗;水槽
(2)2KMnO4 K2MnO4+MnO2+O2↑;导管口没放一团棉花;D;2H2O2 2H2O+O2↑;①;F中未充满水
(3)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解:(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b是水槽.故填:长颈漏斗;水槽.(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为防止高锰酸钾顺着导管进入水槽,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实验室也可以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应从①口进气;用F装置收集氧气除了不干燥不纯,可能原因是F中未充满水故填:2KMnO4 K2MnO4+MnO2+O2↑;导管口没放一团棉花;D;2H2O2 2H2O+O2↑;①;F中未充满水.(3)C装置与B装置相比较,多了一个隔板,因此优点为:通过控制活塞的开关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填: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a(OH)2+CO2═CaCO3↓+H2O.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3)根据G装置中隔板的作用分析装置的优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18.【答案】(1)乳化
(2)煮沸
(3)隔绝空气
(4)过滤
(5)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钠质量为x
NaCl+AgNO3═ AgCl↓+NaNO3
58.5 143.5
X 2.87g
=
x=1.17g
所以生理盐水的含盐质量分数是 ×100%=0.9%,所以该生理盐水合格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解:(1)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功能;(2)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煮沸;(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该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空气;(4)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过滤原理相似;
故答案为:(1)乳化;(2)煮沸;(3)隔绝空气;(4)过滤;(5)合格.
【分析】(1)根据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功能进行分析;(2)根据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煮沸进行分析;(3)根据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该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空气进行分析;(4)根据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过滤原理相似进行分析;(5)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依据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9.【答案】(1)3Fe+2O2 Fe3O4
(2)b
(3)无;Fe+H2SO4=FeSO4+H2↑
(4)减小
(5)3CO+Fe2O3 2Fe+3CO2
(6)MgSO4,或MgCl2,或Mg(NO3)2;Y、Fe、X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1)A中,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 Fe3O4.
故填:3Fe+2O2 Fe3O4.(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b,因为b处铁和水、氧气充分接触.
故填:b.(3)C中反应刚开始时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故填:无;Fe+H2SO4=FeSO4+H2↑.(4)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是减小的.
故填:减小.(5)工业上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高温反应来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故填:3CO+Fe2O3 2Fe+3CO2.(6)小丽同学为探究铁、铜、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她取铁片、硫酸铜溶液和另一种溶液做实验,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MgSO4,或MgCl2,或Mg(NO3)2;
小雪同学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X(NO3)2和Y(NO3)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只有铁和X,说明Y比铁活泼,铁比X活泼,则铁、X、Y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Fe、X.
故填:MgSO4,或MgCl2,或Mg(NO3)2;Y、Fe、X.
【分析】(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2)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3)未打磨的铁片表面有一层氧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4)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5)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6)镁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7)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实验结论.
1 / 1